江淮汽车:发动机自主研发十年磨一剑

29.12.2014  16:04

  2013年11月27日,是江淮自主发动机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当集团公司董事长安进与发动机公司技师徐海明共同掀起红色的绸布,一台2.0T增压中冷汽油发动机展现在众人面前,正式宣告江淮汽车自主生产的第100万台发动机下线。“没有发动机的汽车厂商,最多只能算是壳子工厂。”安进董事长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过这种观点。

  2002年,为解决瑞风商用车动力配套问题,江淮决定上马发动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发动机自主研发制造之路。“我们从零起步,当时项目团队只有4个人,组建了研发、制造团队,建设工厂,安装生产线。”回忆创业的艰辛,安进感慨地说,从一穷二白起步,看到今天的成绩,感觉非常了不起。

  2003年3月18日,发动机一期厂房建设正式启动;2004年2月28日,第1台4GA汽油发动机下线并成功点火;同年11月28日,产量突破1万台大关;2007年10月10日,产量突破10万台;2011年,发动机突破了50万台大关;2012年2月17日,年产20万台高性能汽油发动机项目奠基,同年4月23日,发动机动力品牌GreenJet在北京发布;2013年,1.5TGDI高效发动机试制下线……

  从发动机项目立项,江淮汽车仅用了11年时间,完成了包括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替代燃料发动机三大类近30款产品研发,多款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有效支撑了公司乘用车及商用车对高品质动力的需求。

  江淮汽车的一位负责人介绍道,“我们陆续建立起4GA、4DA、4GB、4DB和4GC五大产品平台,目前逾百款机型,具备双班年产7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

  汽车的核心技术在行业内被公认为是发动机技术,没有发动机,汽车基本平台的功能就会丧失。技术一流,品质可靠,一直被江淮发动机奉为圭臬。以匹配瑞风商务车的4GA发动机为例,该系列发动机安全可靠,截至目前,累计产销40多万台,不仅成功化解了瑞风的配套危机,更为巩固市场地位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如今,在发动机研发设计上,江淮汽车专门引进国内外发动机领域资深专家参与指导设计过程,形成了自主设计、试制和验证的能力与手段,在机械开发、燃烧开发和性能开发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完全具备自主研发整机的能力。

  “用不多的动力,排放更好的气体,不污染环境,为人类发展和社会造福。”安进认为,绿色、环保、节油是未来发动机发展的趋势,江淮发动机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大批量生产的1.5L TGDI汽油直喷发动机,已通过多技术的集成创新,动力性提高了40%,本机油耗降低了15%,同时匹配6档DCT变速箱,可以实现整车节油20%,是一款名副其实的“绿色动力”。这也是江淮汽车“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白金传动系”。

  “节能减排是汽车动力技术的主题,技术中心已经启动了节油技术项目,力争在传统技术、混合动力基础上做进一步突破和贡献。”技术中心副主任靳素华表示,江淮动力的研发将坚持产品开发和工艺工程协同,在工艺工程开发过程中,不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增强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生产出高效、清洁的发动机产品。

  江淮汽车乘用车自动化生产车间

  一百万台发动机下线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