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地满眼春

01.03.2015  04:19

  一种鼓点,澎湃有力,奏响砥砺前行的荣光。

  一股春风,和煦骀荡,温暖梦想茁长的心房。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三大创建”活动,是我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建设。我省着眼“四个全面”,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强大力量,力促文明发展,美好安徽挺起坚强脊梁。

   惠民便民利民——

  幸福城市放异彩

  “变绿了,更亮了,变美了!以前这个老旧小区脏乱差,我住在儿子家都不愿意回来住,现在政府花钱改善小区环境,小区大变样了,我们老两口又搬回来住了,幸福感大幅飙升。 ”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芜湖市镜湖区西洋里小区葛鹏飞说。

  葛鹏飞的幸福感与芜湖市实施的“创城”息息相关。西洋里小区属于无物业小区,存在无绿化、下水堵、路面破、立面陈旧等问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社区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实处,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增设路灯、安装电子防盗门和监控设备等基础设施,同时因地制宜地增补休闲广场、安装健身器材、整修补种绿化等,让市民品尝到“创城”幸福的果实。

  市民的道德修养犹如标尺,衡量出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现在小区改造后,环境变好了,生活方便了,一些不文明现象也变少了,居民的素质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 ”合肥市全椒路社区矿机二村小区居民石顺说。

  曾经一段时间,全椒路社区的居民们随处倒垃圾、随意挖菜地等不文明现象较为常见,小区升级改造后,居民由过去的满腹抱怨、袖手旁观,变成如今的拍手赞、动手干,共同维护社区大家庭。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不仅画在墙上、写在电子屏上,更让中华传统美德走进人们的心间。 ”铜陵市文明办相关工作人员说。

  记者漫步在铜陵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驻足在建筑围墙、电子显示屏、社区宣传栏前,一幅幅宣传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跃然眼前,让人们在享受城市美丽景观的同时,也感受着正能量的熏陶。

  马鞍山坚持立德树人,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中,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文明创建。在马鞍山,道德讲堂是广大干部群众的“红色教堂”和“素质课堂”。广大干群走进社区、村镇、企业、学校等基层道德讲堂,在“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等心灵净化流程中,同唱好人颂德歌,聆听道德故事,重温国学经典,经受道德洗礼。

  淮北将实施民生工程和创建实事相结合,将文明创建做进百姓心中,深入推进公共自行车、城市排污治理、微景观建设等为民创建“十件实事”。黄山市在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中,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人和城美的文明之城……江淮大地,一座座城市变得更有秩序了,更有内涵了,更文明了!惠民便民利民合力共建幸福家园,是我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普通百姓正在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落实落细落小——

  美丽村镇展画图

  春节期间,乡愁成为热词。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故乡的画卷,或是青山绿水笼罩的袅袅炊烟,或是黛瓦青砖石板路上的平平仄仄,或是旧户深宅里的其乐融融……无论哪一种画卷,都包含着孝老爱亲、家庭和睦、邻里互助、诚信友善等中华传统美德。近年来开展的“美好乡村”建设,让江淮大地上的村镇变得更加美丽。

  “农村姑娘出嫁,广场舞姐妹队免费上门献上优美舞姿,为新娘留下家乡记忆。小伙结婚,民俗队员免费表演抬花轿、闹洞房民俗节目,让新媳妇品味新家的文化底色,融入新生活。 ”金寨县油坊店乡朱堂村村民陈长帆说。

  过年期间,他和“徽文化”民俗队队友们走村串户闹新春,通过花轿、花船、说唱、花篮词等歌颂民生工程、计划生育、美好乡村、环境整治、法治文化、文明创建及家乡具体变化,传唱出文明新风。

  61岁的谈贤贵家住在广德县卢湖附近,不管是忙是闲,每天清晨他都会沿着公路在卢湖边拾垃圾。刚开始,有人对他很不理解。面对质疑,谈贤贵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为保护水源出一份力。 ”

  他是“最美卢村人”之一,和其他“最美卢村人”一样,默默地在自己的生活中做着不起眼的小事,成为文明村镇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广德县卢村乡将“好婆婆好媳妇”“乡村好青年”“美德少年”“最美家庭”“星级清洁户”等评选活动有机整合,以“卢村的故事,身边的感动,找找最美卢村人”活动为载体,推动基层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文化知识、民风民俗、典型事迹、名言警句、谚语……在铜陵农村,一幅幅构思巧妙、通俗易懂又贴近农村生活的宣传画,连成一道赏心悦目的文化墙,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乡村新风尚,成为农民身边不走的“宣讲站”。

   抓实抓常抓新——

  文明单位树形象

  “你是胡圆圆吧,我看到你的每月之星照片,你们很敬业,给你点赞。”2月底,经过合肥机场高速收费站的一名驾驶员问道,收费员胡圆圆微笑点头。下班后,她高兴地对同伴伸出三个手指,意思是,她今天被驾驶员提到三次姓名了。

  微笑,不再是一个脸谱化的符号,而是安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 5年来,微笑服务正从安徽辐射到全国,从个人辐射到家庭,从行业辐射到全社会,传递着一波又一波的正能量。

  春水微澜,荡漾开来就是一池春天。无论在交通运输行业,还是其他服务窗口单位,文明单位创建都呈现生机勃勃的态势。

  家住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史晓玲,是合肥工业大学“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受助者之一。史晓玲患有脑瘫,其父亲因中风瘫痪在床,母亲患有小脑萎缩行动不便。14年来,合肥工业大学的志愿者们总是随叫随到,轮流为晓玲一家料理家务,护理老人直至送终……

  自1994年以来,合肥工业大学启动“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目前,全校共设立志愿助残服务基地6个,结对帮扶残疾家庭181户,为残疾人家庭提供“量身定制”的贴心服务;成立专项志愿助残服务队9支,骨干志愿者维持在400余人,仅去年就辐射带动志愿助残1.6万余人次。

  “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力量,让我更加懂得了爱岗敬业,懂得了‘最美’的分量。 ”省国税局工作人员黄静说。近日,“最美安徽国税人”故事宣讲,为全省国税系统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浓浓的“心灵鸡汤”。去年,省国税局面向国税工作第一线,评选出10位“最美安徽国税人”及14位提名奖获得者。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这“三大创建”活动,是我省社会文明进步的鲜明指标,也是各级党和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更是接地气、顺民心的重大工程。 “三大创建”活动不断深化,许多城市和村镇、单位,全力营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持续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了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