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教育以七大工程引领未来五年发展

12.04.2016  10:17

桐城市的教育历来独具特色,它对铸就桐城的地方文化功不可没。“十三五”期间,地方教育水平如何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百姓,为地方的长远发展蓄积能量?为此,桐城市教育局表示,将立足七大工程的推进,力争在“十三五”期间绘就桐城教育的新篇章,为桐城文化和经济续写辉煌贡献力量。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百姓日益高涨的需求,桐城教育界清醒地意识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教学质量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推进任务艰巨;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办幼儿园数量明显不足;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进一步深入,办学特色化需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大,必须激发办学活力与动力;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和增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对外交流和合作需要进一步拓展。诸多的困难摆在面前,如何化解压力、迎接挑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结合教育实际,桐城市将重点实施以下七大工程:

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质量永远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十三五”期间,桐城市将以提升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扎实开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继续推进国家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全面构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创建一批有影响的文化特色学校,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适应新高考制度改革,引导普通高中学校合理定位,逐步形成自身办学特色,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

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目标所在。为此,桐城市将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出发点,以师生应用能力提升为核心,以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管理现代化为支撑,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推动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计划投资2亿元,高水平推动全市学校以“三通”为主要内容的“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建设,启动课堂教学同步“微课”资源和智慧校园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建设。

基础设施提档工程。“十三五”期间,桐城市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实施学校运动场地建设提升计划;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尤其要大力推进城区周边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有效破解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新建东部新城高中、实验小学总部、开发区第三小学和盛唐幼儿园,扩建东关小学、同安小学,镇区新建范岗中心小学、吕亭初中;迁址重建育才学校。启动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体扩建工程和校外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基地,为区域内青少年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活动环境。

学前教育提质工程。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以公办幼儿园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创省级和安庆市级一类示范园。在主城区新建一所高标准的盛唐幼儿园。扎实推进“科学保教”落到实处,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名师队伍培养工程。提升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首先要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补员机制。未来五年桐城市将每年补充一定数量的专任教师,使教师队伍数量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更为合理。同时建立并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完善校长负责制,强化校长任期目标考核。继续实行高中富余教师到初中、初中富余教师到小学支教的政策。推进市级名师工作室和名校长培养基地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职业教育创新工程。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孵化器。桐城市将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整合优化职校办学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工学一体”试点工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加快骨干专业建设,优化特色专业设置。积极扶持望溪职校与省内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支持桐城技工学校创建技师学院。

教育品牌拓展工程。桐城市的教育在全省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外影响力与教育实际发展还不对称。因此,全市教育既要“低头拉车”,坚持久久为功,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继续发挥教育在推进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也要“抬头看路”,积极借助各类媒体对外介绍我市教育好的做法和经验,力求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杨正一  特约通讯员:朱泽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