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多措并举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24.10.2016  17:12

近年来,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坚持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中心任务,切实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搭好一个平台。以国家、省、校、系(部)、班等五级技能竞赛为平台,人人参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学生共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实现二元互动。完善现代治理体系,组建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为核心、多个专业群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区域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主体的校企二元合作平台。与安徽京信电子、海聚科技、安徽金方集团、淮海实业、淮北气运、淮北捷安汽车修理厂等8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推进三双并举。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把握教学需求,掌握政策导向,切实做好全员高效培训。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思路,通过实施研修培训、科研培训、制度激励等措施,提升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现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占82.33%,比三年前增加3.56倍。打造技能教学“双课堂”,推进课堂与实践同步走,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2个,其中,电工电子、计算机、轻工机械等3个实训基地为国家级实训基地,机电技术、计算机、旅游、学前教育、舞蹈、汽修等6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校内建有PLC仿真实训室、数控模拟仿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电子商务沙盘模拟室训室、导游数字模拟实训室3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26个,学生实践教学课时占比达51.43%。实施“双证书”考评,要求学生毕业必须获得相应工种和岗位的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双证书”平均获取率达90.3%。

补齐四大短板。强师能补短板,打破用人编制限制,畅通引进高技能人才“绿色通道”,加强人才引进,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调整专业结构补短板,建立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实行专业设置“正负面清单”制度。教学改革补短板,在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的基础上,创建“安徽省淮北技师学院”,开展“双证融通”专业试点,根据产业特点实施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维修专业结合“厂校一体”培养架构,在课程体系中引进汽车维修职业标准及适任证书考试课程。校企合作补短板,近年来承担省、市、行业、企业科研及科技开发服务立项达10余项,1人入选安徽省第五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

促进五项提升。提升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质量,创新“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吸收行业发展前沿技术,赋予专业教学新内涵,推进教学内容与技能竞赛融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组织开展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活动,定期举办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深入实施工匠精神“三进”工程,做到学生职业素养体系建设有课程、学习有课时、计量有学分、行为有考核、合格有证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组建专业委员会,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改革等方面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增强服务能力,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重点建设电子商务、机电、学前教育专业群,深化“师徒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面向产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提升学生就业能力,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8.64%,毕业生就业率比全省同类职业院校高出2个百分点以上,连续六年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3%。(王志良 特约通讯员:于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