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区四举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04.2015  10:34

博望区自2012年9月成立以来,通过四举措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效果。

加大财政投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两年多来,区政府投资2050万元,重建1所初中,新建8个塑胶运动场,新改扩建6所学校食堂、5所学校厕所;投资410万配备15所学校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卫等器材;投资1045万元添置372台教师电脑、建设17套校园网络、配备155套“班班通”设备、配备8个教学点多媒体教学设施、建设4间学生机房、装备11间录播教室等,实现班班通、校园网络全覆盖,提前一年完成《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2010—2015年)》。

规范招生行为,切实保障教育公平。首次划分中小学校施教区,按照“划片就近免试”的原则,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招生政策与市区全面接轨。严格执行公办初中派位政策和初中择校生公示制度,创新中心校、村完小统筹分班举措,各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坚持“两为主”原则,实行“三个一样”对待,确保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实现入学零障碍。深入推进“留守儿童之家”和学校少年宫建设,完善结对帮扶和应急救助机制,切实关爱留守儿童、“三残”儿童少年健康成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模式,财政补贴260万元,引进30余辆“大鼻子”校车和19辆班线车,有效解决了全区3500多名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实现平安校车全覆盖。

深化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均衡配置。作为全省唯一承担两项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省级示范项目的县区,2013年实施的校长职级制改革,评定出16名三级以上校长,有效促进了校长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人民日报》以“脱掉 ‘官帽’的校长怎么当?”为题作了专题报道,并分别入选省年度十大教育事件和市2014年十大教育新闻,省教育厅在全省进行了经验推广。2014年启动的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通过建立教师流动、岗位竞争、待遇提升、退出机制,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导向、注入了生机活力,教师一次性交流比例超过10%,切实缓解了教师校际不均衡矛盾,有效促进了区域师资均衡配置。该改革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列为典型课例,被评为市2014年十大教育新闻,《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台等多家省级主流媒体对此做了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记者团进行了专访。

注重内涵发展,办学水平显著提升。通过采取实施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深化“113X”教学教研工程、完善学校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和推进省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市绿色学校创建等举措,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全区创成国家级规范汉字书法教育特色学校1所、省级信息化试点学校2所、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2所、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11所、市示范性高中1所、市绿色学校8所等。2015年,又启动了区“五园”建设工程,力争到2017年底,实现中学、中心学校、村完小“五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数字校园、特色校园)达标全覆盖,加快形成“生生有特长、班班有文化、校校有特色”的教育新格局。(汪柱 王胜标 特约通讯员:柴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