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前日本投降 安徽小伙铜币上刻字纪念(图)

03.09.2014  17:59

○“抗战纪念”铜币反面

  在合肥市民苏鹏程的家中,珍藏着一枚民国时期的铜币,这枚铜币的背后刻有“抗战纪念”四个歪歪扭扭的字。苏鹏程说,这枚铜币是他的爷爷苏自清留下的遗物,爷爷健在的时候,时常向他提起这枚铜币背后的故事,原来当年爷爷是一名热血青年,69年前的抗战胜利日,当他的爷爷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专门找出这枚铸有当时中国国旗的铜币,在铜币背后刻下了这四个字。

   热血青年,时时期盼着胜利

  在苏鹏程的家中,记者见到了这枚铜币,铜币的正面是麦穗和民国时期的国旗,反面被磨平,用刀刻着歪歪扭扭的四个字“抗战纪念”。

  69年前,这枚铜币的主人苏自清,还是一个刚上中学的小伙子。他的一个小小的信物被一直保留至今,让我们看到它时,仿佛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抗战爆发前夕,苏自清的父亲在安庆做小生意,苏自清就在安庆城内上中学。很快,安庆城沦陷,日军开始在安庆城内实施奴化教育,在城里只设置了教会和日伪办的中小学,强硬规定学生不仅要学习日文,还要每天唱日军的军歌,苏自清身边的一群热血青年虽然心中愤恨,然而却不得不服从,只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苏自清从没有一刻忘记国仇家恨,心中坚定着日寇被驱逐、抗战必胜的信念。

   日本投降,街头仍有日军巡逻

  1945年8月15日,苏自清从一个同学的口中听到了一个他做梦都想听到的消息:日本投降了!得知消息的苏自清兴奋得难以言喻。他立刻跑回家中,从箱子里找出一枚民国政府发行的十文铜币,苏自清摩挲着这枚铜币,看到了久违的当时中国国旗图案,激动得落下了不轻弹的男儿泪。

  由于不知道日军投降的消息是否真实,苏自清将这个铜币的背面在石头上磨平,用凿子一点点地在背面刻上了四个字:“抗战纪念”。制作好这个特殊的“纪念品”,苏自清就等待着第二天能佩戴上它走在庆祝抗战胜利的队伍里。

  然而第二天,当苏自清手里握着硬币来到街头时,惊讶地发现安庆的街上还有日军在巡逻,一切如常,苏自清失望极了,没有贸然把硬币戴出来,他紧紧地攥着这枚铜币,最终把它藏在了箱子里。

  一个月后,一队中国军队才迟迟开进了安庆城,日军被解除了武装离开了安庆。这让苏自清亲眼见证了日军投降的事实,他的心情再次激动起来,这次,他再也不需要躲躲藏藏了,他把一个月前刻好的那枚铜币拿出来,钻了一个小孔,用绳子穿上孔,佩戴在自己的胸前。10月初,他戴着这枚铜币参加了安庆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的机会。

   嘱咐后人,保留铜币勿忘国耻

  苏鹏程拿着这枚铜币告诉记者,抗战胜利后,苏爷爷就一直保留着这枚珍贵的铜币,直到去世前,才交给了他。

  苏鹏程说,这枚铜币一直陪伴着爷爷到了解放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次运动中,家庭成分为小业主的爷爷,曾遭到了一定的冲击。因为铜币上有青天白日旗,为了保留下这枚铜币,爷爷先是将这枚铜币藏在自家房梁的裂缝中,后来爷爷又用锤子将铜币砸进了家附近的一棵大泡桐树的树杈里,才让这枚铜币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苏鹏程说,听家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爷爷亲自登上梯子爬上那棵大树,用锯子锯下了那根树杈,将铜币从树杈中抠了出来,但此时铜币上已经布满了铜锈。

  苏鹏程说,2008年爷爷因肺癌临去世前,嘱咐家人整理遗物时,特意将这枚铜币交给了他这个家中唯一的大学生,要他将这枚铜币保留着。直到后来,苏鹏程大学毕业前往合肥工作,这枚铜币一直带在身边。

  “这枚铜币见证了爷爷,当年一个普通的安徽人在获悉抗战胜利时的喜悦之情。”苏鹏程说,他要将这枚铜币好好保留下去,让爷爷亲身经历的这段历史告诉后人,警醒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