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看安徽]《法制日报》11月25日头版头条报道“法治中国的安徽足音”

29.11.2014  18:44

法制日报记者 李光明

从35年前第一部安徽省地方性法规呱呱坠地,到今年11月20日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安徽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已有259件。

从红头文件随意赋权,到简政放权自我限权,再到权力清单上省级政府权力由5405项精简至1712项,步入省级政府权力事项全国最少之列。

回溯安徽法治建设历程,早在1993年安徽省就开展了依法治省工作,并于1996年开始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从2008年提出建设“法治安徽”至今,安徽法治建设逐渐步入快车道,立法进程加快,依法行政得到大力推进,法治安徽建设迈入新阶段。

我们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2014年10月30日,安徽是安徽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省委书记张宝顺在蒙城县韩寨村驻村蹲点时与村民促膝谈心的一席话,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好诠释。

修订后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即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施行。

这部条例的修订始于2012年12月,历经三审,直至今年7月17日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这是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修订地方法规用时最长的一次。

安徽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马亚杰说,与以往二审条例草案审议意见较为集中、统一的情形不同,《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修订草案修改稿)》提请二审时意见分散。修订后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在充分吸纳审议意见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防治目标、硬化防治措施、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监督手段和法律责任等,使原本的“小修小补”变成了“大手术”。

安徽省人大不断完善民主开放包容的立法工作机制,公民参与立法成为常态。本届人大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规划建议项目,确定的86件立法项目中,公民和代表提出的有25件,占29.1%。

地方立法要着眼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法律体系,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为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改有所进、改有所成。”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强调。

法治政府建设放首位很有必要。”这句话是张宝顺和省长王学军在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上,接受记者有关法治建设提问时的回答。

在今年安徽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王学军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优化政府立法工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政府职能,加快建成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

行动说明一切。

近10年来,安徽省先后进行了三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加大了机构和职责整合力度,合理划分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职能和权限,建立了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推进行政层级改革试点,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61个县(区)开展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试点,先后下放和减少管理层级权限287项。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在全省确定150个试点镇,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赋予试点镇建设管理权。

10年来,安徽省共开展12批次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取消和调整省本级行政审批事项1789项。今年1月,安徽省政府又一次精简调整64项省本级行政审批项目。

农民普法讲习会、社区免费“法律诊所”、新市民普法之家、法制浇灌工程、万名公民旁听庭审、“一市一品”法治文化品牌建设……安徽省始终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相结合,从“一五”普法开始,安徽省就致力于创新,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普法品牌。

研究问题先学法,制定政策遵循法,解决问题依照法,已逐渐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一种思维模式,‘言必合法,行必守法’正在成为自觉行动。 ”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立全说,法治宣传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真正把法治宣传教育变成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文件,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纵深推进:2012年,纳入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201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两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法治安徽建设的意见》的通知;2014年,实行重点普法目录管理,制定《法治安徽建设纲要 (2011-2015年)》。

法治改变生活。这是广大群众最直接的感受。人们最关注的公平正义正在 “阳光执法”“阳光司法”检视下,以最大公约数接近期待。

民生为先,建设为民、惠民、利民、安民的法治安徽是安徽法治建设的重要主题。今年,安徽省在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中,把推进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深化平安安徽建设的重要载体,围绕更好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大力整合各类为民服务和社会管理资源,以“两个中心”和“两个工作站”为架构,以“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为方向,实行全过程服务和全过程代理,统一协调处理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安徽政法机关的惠民、利民、安民举措,与安徽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开展的“法制惠民”工程,形成相互补充的服务民生法治惠民体系,构成了法治惠民全景图,正让人民群众享受着实实在在的法治建设实惠。

稿件来源:2014年11月26日安徽日报  省级各媒体均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