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安徽表达

17.12.2017  18:20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12月17日讯(记者:许晖、马鞍山台记者:张璐)      李白是家喻户晓的诗仙,如今,马鞍山市艺术剧院联合中国歌剧舞剧院首次将李白的故事改编成了舞剧。今年11月3号晚,在马鞍山市中国李白诗歌节上,民族舞剧《李白》惊艳亮相。这部舞剧以优美的肢体语言展现了李白狂傲不羁的性格、奔放飘逸的诗歌,写意地表现了一代“诗仙”的家国情怀。

  马鞍山市民张晶晶: “看了李白这场舞剧,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美感,演员演得都非常好,能够再现内心的那种孤独与广大,是一位非常有才情的诗人,很值得一看。”

  今年以来,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持续实施文艺精品战略,一部部讲述安徽故事的精品力作在全国唱响。省徽京剧院青年演员汪育殊凭借在徽剧《惊魂记》中的精彩表现喜摘“梅花奖”,黄梅戏《大清名相》捧回曹禺剧本奖,黄梅戏《邓稼先》、民族舞剧《李白》等25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广播剧《板车女孩》、歌曲《多想对你说》《走在小康路上》3部作品获第十四届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广播剧《板车女孩》编剧吕卉: “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文艺使命。”

  今年9月22号,“文化扶贫携手小康”全省惠民巡演乡村行首场演出走进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杨公村。在新落成的杨公村农民文化乐园广场上,国家一级演员孙娟、孟颖、董成等来自省市文艺院团的艺术家们献上了一个个独具安徽文化特色的精彩节目,让现场600多位村民大呼过瘾。

  村民谭如勤表示: “非常感谢他们带来这么好的戏、歌曲,我们杨公村的群众非常欢迎。”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积极推进农家书屋、送戏进万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文化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巡视员王立信介绍: “2017年,共完成全省农家书屋111.2万册出版物补充更新,组织各类读书演讲、征文活动近1000场次,参与人员100万余人次;农村电影放映完成19.31万有效放映场次,新片率高达56%;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为40.7万户农村群众安装了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免费提供47套广播台和58套电视节目。”

  党的十九大将“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放在重要位置。当前,我省文化产业加快创新发展,全球首家共享书店、克罗斯威智能钢琴、影星银幕等一大批中国首创、世界一流的文化消费产品和文化新兴业态集中呈现,让老百姓享受更优质的文化生活。据省统计局11月9号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2323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7.7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幅比全国、中部平均水平分别高3.2和5.9个百分点。其中,合肥、滁州、芜湖、阜阳、蚌埠、马鞍山6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元。

  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刚刚捧回“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的淮北市,在22年的文明创建中,不断传递“好人淮北”的温暖力量。全市138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100多支志愿服务队、近20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居民社区。“美城大爱”已成为淮北的靓丽名片。

  淮北市文明办副主任杨体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继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淮北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新的成效。”

  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十九大报告精神指引下,立足各自岗位,弘扬徽风皖韵,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记者手记:

许晖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着力推进理论武装,“主心骨”更加坚定;着力壮大主流舆论,“主旋律”更加响亮;着力培育核心价值观,“正能量”更加强劲;着力推进精品创作和文化为民,“获得感”更加实在;着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软实力”更加凸显,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了持久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十九大报告精神指引下,全省宣传思维文化战线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