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里直击老人生存现状 盲人洗衣九旬老太刷碗(图)

22.07.2015  12:05
  老人在玩纸牌

  盲人范大爷摸索着把洗好的衣服晾晒在绳子上

  吃完早饭,老人们在走廊闲坐发呆

  子女不在身边,生活不能自理,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独居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选择去养老院安度晚年。近日,河南养老院大火,四川敬老院女精神病人怀孕……屡屡曝出的负面新闻让养老院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块“隐痛”。

  养老院到底能否提供一个让老人舒心,让家人安心的环境呢?近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当义工进入合肥经开区敬老院,了解那里老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三个管理员的敬老院工作起来十分“清闲”

  合肥经开区敬老院位于耕耘路上,门前既无标识,也无任何安保措施。若非经人指点,实在难以寻到。

  7月15日下午4点,记者来到经开区敬老院。沿着一条两三米宽的水泥路向前走,一栋白色的老旧小楼矗立眼前。院子里飘满落叶,路边长了不少杂草。几处体育健身器材零星分布在草地中央。

  记者在敬老院里转了一圈,才有一名工作人员从活动室出来问询。记者以做义工的名义留了下来。“你来我们这里也没事可干。”尽管该工作人员已经允许记者第二天一早来做义工,但她好像有点不太乐意。

  第二天早上7点50分,记者赶到经开区敬老院时,三名工作人员正围坐在厨房吃饭。一碗白粥,一碟咸菜,她们的早餐和老人们一样。敬老院负责人刘院长很随和,她说:“没什么事需要你干,你去陪老奶奶聊天吧。”

  吃罢早饭,三名工作人员开始聊天。大约8点半,刘院长来到老人们居住的宿舍走廊,大声说:“今天有人来慰问,院子里要打扫干净一点。”简单的清扫过后,三人便回到活动室与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打牌。直到中午11点半,快要吃中饭了,牌局才结束。

  96岁老太生活靠自理刷碗洗衣都是自己来

  经开区敬老院共有14位老人,分住在一、二层14个房间里。工作人员介绍,入住敬老院的多是孤寡五保老人。其中,96岁的唐奶奶不仅是敬老院里年龄最大的一位,而且也是入住老人中唯一的一名女性。

  唐奶奶虽然已近百岁高龄,但她除了有点耳背,依然行动灵活,思维敏捷,口齿清晰。唐奶奶对过去的经历,她不愿多提,只是说,自己老家在长丰县下塘镇,后来到合肥定居,老了被送到敬老院,在此已经生活了四五年。

  在宿舍门口的走廊上,唐奶奶搬来一张小桌子,一只小板凳,就着咸菜,她慢慢喝完一碗白米粥。吃完早饭,唐奶奶坚持要自己刷碗。她拿着自己的不锈钢饭盆,一步步挪到房间尽头的洗手池,将碗洗刷干净。

  洗手间里,悬挂着几件湿漉漉的衣物。“刚洗的,挂起来晾干。”唐奶奶介绍,平时的衣服都是自己洗,房间也是自己打扫和整理。“大家都是这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老人怕麻烦别人多数选择“自己动手”

  “没事,我自己来。”“不用,不麻烦你了。”敬老院里,这些话似乎成了老人们的口头禅。在老人们平均年龄超过七十岁的敬老院里,“独立”、“自理”成为这里大多数老人的标签。

  80岁的沈大爷拎着两个破旧的水瓶,一瘸一拐地慢慢挪到位于楼梯下方的开水房里打热水。

  “这么大年龄,你不怕开水烫着?”

  “没办法,又没有人帮忙打水。只能自己慢慢搞了。”

  “你可以喊管理员帮忙打水啊?”记者指着活动室里正在打牌的工作人员说。

  沈大爷悄悄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不行,她们不会理你的。”沈大爷介绍,平时的衣服也都是自己洗,连房间都是自己打扫的。

  “一切靠自己”成了这座敬老院里老人们的共识。探访中,一位姓束的大爷一脸平静地表示,在敬老院里,老人感冒发烧了,都要自己去拿药。

  七旬盲人自己洗衣笑称“已经很满足”

  与敬老院里其他老人相比,77岁的盲人范大爷是个“乐天派”,他很开朗健谈。

  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摸索着把一件刚洗好的长裤挂在绳子上。晾衣绳就在屋子里,横跨两张床,其中一张是空床,而另一张则是范大爷休息的床铺。因为看不见,范大爷好不容易才把衣服挂到晾衣绳上,却完全没注意到,尚未拧干的衣服刚好悬挂在床铺的上方,水滴“噼里啪啦”打湿了被子的一角。而此时,隔壁活动室里,三个工作人员正在牌局里激战正酣。

  “一上午就干这个事了。”范大爷笑道,“还剩下一个床单没有洗完。”

  “为什么不用洗衣机呢?或者让管理员来帮忙呢?”

  “不能老是麻烦他们,人总得自立嘛。”范大爷笑得很爽朗,“我眼睛不好使,平时扫地、洗衣等活没少麻烦院领导和其他老人。”

  “能干的,我自己尽量干了,不能老是依赖别人。”范大爷说。

  范大爷在敬老院住了13年,身为五保户的他,对于晚年能有这样一个安身之所心存感激。“2002年敬老院刚建成时我就搬过来了。在这里生活、吃住都不要钱,每天中午饭菜有荤有素,日子过得很舒坦。”范大爷说。

  一副纸牌玩了一上午老人之间基本无交流

  外面下起了雨,唐奶奶和束大爷支起一张小桌子,玩起了纸牌。从早上9点到中午11点,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局结束再来一局。

  纸牌被一遍遍重洗,他们面色平静,无谓输赢。而在走廊上,几位老人或坐或站,望着院子发呆。

  在这里,偌大的一个院子,十几个人,没有人讲话,也没有人聊天,就连正在进行的牌局都是静悄悄的。记者随后与束大爷进行了一番对话:

  “就这样打一上午牌?”

  “嗯。”

  “每天都是这样过吗?”

  “嗯。”

  “过年过节会不会热闹些?”

  “都一样。”

  “到哪里吃饭?是到活动室吗?”

  “不是,我们都端着饭到自己房间里去吃。”

  记者发现老人们之间基本上无交流,要么不说话,要么就是安静地打牌。

  “没什么可讲的。”一位老人说。

  中午时分,合肥某单位员工拎着大米等物资来敬老院慰问。敬老院这时才泛出一丝活跃氛围。几位老人踱出房间,好奇地看着几位访客,并在院长安排下与访客合影。

  敬老院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线路老化等原因,考虑到老人的安全问题,经开区敬老院马上就要搬走了。它将与另外一家养老院合并。

  据介绍,合并后的养老院将有一百多位老人,规模很大,条件很好。对于新的住所,77岁的范大爷很期待,也很激动,“再过一个月就搬了,文件都下来了。”他开心地说。(市场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