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的“潜山读本” 潜山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06.11.2016  17:06

潜山县黄柏镇西冲小学,是一所2016年刚完成整体搬迁的村小,校园整洁靓丽,草绿花红,设施完善。从一所设施落后的村小到软硬件兼具的特色小学,西冲小学的变化,是潜山县义务教育公平普惠、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的一个生动例证。

我们以前的校园,校舍面积不足,没有运动场地,设施装备也很不配套。”站在新校园门口,校长笑着说,“现在,我们学校开足开齐了以前因条件限制开不起来的所有课程,老师们的干劲也更足了——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工作,多年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位于潜山县龙潭乡谢河村的谢河教学点,占地面积970平方米,虽只有6名在校学生,1名教师,但配备了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也非常完善。今年6月20日,省级评估组来到谢河教学点,看到52岁的汪晓东老师熟练地使用畅言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触摸屏教学软件,甚感欣慰。

时尚现代的教学楼、高标准的科学实验室、设施齐全的音美专用教室、先进的数字多媒体教学设备……如今,随着教育信息化、教学现代化、管理科学化、沟通即时化目标的逐步实现,潜山县各中小学各具特色的教改模式进行得如火如荼,传统教学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要提谷齐峰,拉长短板,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均衡。”这是潜山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共识。

加强改造相对薄弱学校,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是潜山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工作。潜山县委、县政府落实经费保障,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投入逐年增加。近年来,潜山县加大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力度,迁建塔畈中心学校,扩建城西舒州逸夫小学,新建城东八一小学和城北王湾小学,拉开教育布局框架,缓解教育供需矛盾,尽最大努力解决城区初中、小学大班额现象。2016年,把潜山三中和梅城中心小学布局优化、资源整合列入县政府实事工程,梅城中心小学的办学规模将由现在的17个班扩展到24个班,潜山三中将扩建成全县规模最大的初中;建设彰法山小学教学楼,投资425万,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建设开发区八一小学工程,投资420万,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征用一块10亩左右的商业用地,划拨为教育用地,扩建梅城中心学校等。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推进,各地的校园面貌不断刷新,校园成了当地一道美丽风景。三年来,潜山县还投资929万元,新建、改扩建了体育运动场地面积63035平方米;投资1016万元,新增功能室288个;投资1643万元,新增计算机4109台;投资169万元,新增图书13万册。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等指标整体均达省定标准。

各校还实施了“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工程,打造优美校园文化环境,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文化元素展现出学校的文脉绵长、优美靓丽,校园作为文化传播主阵地的地位得以凸显,“环境育人”水平实现了历史性提升。最边远的乡镇学校的设施装备完善程度、校容校貌优美程度也能与城区学校比肩。

徐林老师是青楼初中的一名骨干教师。2014年暑假,徐老师积极响应青年教师支援山区教育的号召,踏上去五庙中心学校支教的路途。2015年,支教期满的徐老师得知偏远山区仍缺英语教师后,再次远赴逆水初中支教。来到山区学校后,学校的年轻英语教师都成了他工作上的密友,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共同钻研教材教法。老师们说:“徐老师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想些什么、钻研什么,给我们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源头活水,对我们工作促进很大。

从强化建设交流培训,到逐年扩大城乡教师交流、校长轮岗比例,潜山县坚定地走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平衡”师资成了实现校际教育教学质量均衡的有效手段。为吸引和鼓励广大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从教,潜山县还积极落实乡村教师补助、农村艰苦学校津贴、乡镇工作补贴制度,每月最高可享受补助1250元。此外,潜山县还开辟多种渠道,通过举办“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近三年来,潜山县各级各类学校共交流教师1186人次,校长轮岗33人次。除每年全体教师72小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外,县级以上集中培训达1508人次以上。其中新教师培训275人次,骨干教师450人次,专题培训596人次,“国培项目”187人次。培训交流大大促进了校际间师资和管理力量的均衡,缓解了“择校”矛盾。

作为教师,只有专业化成长了,才会拥有幸福的职业生涯,这些培训交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广阔平台,更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梅城小学的储雁云老师坦言。储老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并带动和帮助身边年轻老师的。作为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庆市先进教研个人、安庆市小语学科带头人,2013年9月,储雁云主动申请到深山中的龙潭中心小学支教。支教期间,她为龙潭中心小学的教研工作献计献策,和年轻教师们一起学习《课程标准》;组织梅小的学生捐赠课外读物,建立了龙潭中心小学第一个班级图书角……渐渐地,储雁云不仅成了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妈妈老师”,也成为山区老师们工作上的导师。

师资的均衡,缩小了学校之间的差距,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实惠。塔畈中心学校学生家长华康明深有体会地说:“以前,学校之间差距比较大,家长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小孩往一些路途遥远的热门学校送,不仅孩子遭罪,家长也有苦难言。现在,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师资力量也比较均衡,我们都愿意孩子就近上学。这样,孩子高兴,家长也放心。

10月21日,又到了周五下午,黄柏镇叶河村的6岁男孩彭博等来了自己的特教老师。这次,潜山特教学校副校长葛耀辉将和当地小学的资源教师一起,教给他新的训练方法。见到小彭博,老师将他抱到怀里,喂他爱吃的饼干,再给他清洁身体,按摩四肢,教他搭积木练手练脑。

多动症患儿能安静下来拼积木,哪怕坚持几分钟都很可贵。水吼镇的脑瘫患儿小程程,经过我们一年多的训练,现在已经可以和老师眼神交流。”潜山县特教学校校长程祥是位有魄力、肯实干的领头人,在他的带领下,该校教师年复一年的耐心坚持送教上门,让阳光洒进每个残疾孩子的心田,“全覆盖、零拒绝”,三年来保持三残入学率90%以上。该校即将落成的培智训练大楼,可以模拟银行、医院、车站,对智障学生进行情景技能适应训练,这在全省县级特教学校中也属“头一份”。

3月22日,对于潜山县开发区中心学校的603班学生王锦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她是一名留守儿童,自从参加“知行课堂”以来,性格变得更加开朗,自身的美术天赋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她的美术作品《家乡》,在3月22日香港的慈善晚宴上,为“知行课堂”的发起方——香港知行教育基金会募得善款6万港币。据悉,该校一直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成立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感受关爱的主阵地。每班推荐4至5名典型学生与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至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学校还通过开放办学,深化与香港知行教育基金会的合作,开展了“知行夏令营”、“知行课堂”、“知行图书角”等系列知行教育项目,让数百名留守儿童受益,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在2013年3月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示范留守儿童之家”称号。

关心特殊群体,促进机会均等,保障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上好学”,是潜山县委、县政府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潜山县大力实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绿色通道”和“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保障他们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全县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实现了城乡全覆盖,配备了图书、电脑、电视和文体器材等。关注“三残”儿童教育,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为他们将来增强就业能力和融入社会打好基础。全县“三残”儿童少年或在县特教学校入学,或随班就读,或“送教上门”,2015年的入学率达到了94.44%。特殊教育成果突出,县特教学校也获得了“2014年全省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在校园里听到熟悉的京剧旋律,请不要怀疑自己的耳朵,这是潜山县河镇初中上下课的铃声。始建于1926年的河镇初中东临“京剧鼻祖”程长庚故居,南望薛家岗古文化遗址,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便捷而宝贵的文化素材。近年来,该校大力推进长庚文化建设,通过编写以长庚文化为内容的校本教材,发展学生社团,编辑刊登学生作品的《长庚文化》专刊等形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走进黄铺中心小学,人们被迎面矗立的雕塑“羊羔跪乳”所吸引,小羊依偎在母亲身边,母羊低头温柔回望小羊羔,这是该校开展感恩教育的主题雕塑。该校还开展“国旗下师生感恩”主题讲话、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师生感恩主题演讲赛、道德讲堂宣讲、励志报告团现场家校互动等主题活动,发挥班级QQ群、微信群的作用以最大程度与家长协作,结合年级地方课程开辟感恩教育课、编写校本教材等,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种下感恩的种子,让每一个家庭都是感恩教育的课外最真课堂。五年级学生小宇,原有乱花钱、爱打扮的习惯,通过参加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后,家长高兴地对老师说,这孩子现在变了,不仅不再乱花钱,还学会了关心体贴长辈,能主动帮着做家务了。

校园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润、影响和塑造。传统文化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记录着文化的发展。只有不断为既存的传统增添新的内涵和新的典范,传统才会更加充实,更有价值。”黄铺中心小学校长周葛林表示,学校将坚持让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更丰富的和谐思想和理念,建设自己的特色校园。

  古南岳天柱山脚下,坐落着风景美丽的天柱山中心小学,一段段稚嫩的黄梅小调从舞蹈教室传出,“再芬黄梅戏娃娃班”的孩子们,个个朝气蓬勃、活泼可爱,正在学习《天女散花》的唱段呢!黄梅戏娃娃班成立五年来,已经成为天柱山中心小学人气最高的兴趣班。学校从县剧团聘请专业演员指导教学,数百名黄梅新苗从这里成长起来。如今,每周两节课的学习已满足不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课间操场,放学路上,都能听到孩子们动听的黄梅小调。但凡爱心助学、大学生支教、暑期实践等活动,都少不了这群黄梅小明星的身影。

潜山县坚持特色发展优先,立足地域文化传统,打造书香校园、魅力校园、智慧校园和活力校园。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师资建设的稳步提升,学校立足校情谋发展,传承文化创特色。如河镇初中长庚文化,余井中心学校恨水文化,油坝中心学校的竹文化,彭河、塔畈等校的茶文化,痘姆中心小学的古陶文化等,提升了学校办学内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让城乡教育不断走向优质发展之路。

近年来,潜山县教育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已跻身于全省“教育强县”行列,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持续发展,职教、普教齐头并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谈及下一步的均衡推进,潜山县教育局局长余云霖坦言:“我们县学校点多面广,山区学校较多,目前达到的均衡还是基本均衡。我们会继续努力,一方面大力巩固基层基础,对偏远山区的孩子雪中送炭;另一方面加大布局调整,使全县学生阳光普照。同时我们将继续坚持内涵发展,重质量、抓特色、扬优势,使均衡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能有新的突破,不断实现优质均衡。

新起点,新实践,均衡发展为今天的潜山教育带来生机无限。新目标,新希望,均衡发展给明天的潜山教育送来一路芬芳。潜山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奋勇争先的豪迈,书写出人民满意的“潜山读本”。(余院生 特约通讯员:涂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