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去禁烧,那书谁来教?

12.06.2015  10:41

      6月初,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枣庄镇安排教师参与秸秆禁烧的事件报道后引起了不少网站的纷纷转载。

    又到一年麦收时。当大型现代化的收割机械代替了耕牛之后,作为耕牛的主要饲料,秸秆成为各级干部和群众最头疼的大事。 特别是作为全国人口大市的阜阳,地处皖西北平原,农业是该市的“顶梁柱”。  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农民都知道,以前,农户往往都是把秸秆拉回家,或用于饲养耕牛、或用于做饭的燃料。现如今,原来焚烧秸秆的土灶台渐渐被蜂窝煤炉和电器燃气厨具所代替,又加上大多数农户外出打工,现在不再饲养牛羊,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逐渐被人们放弃。加之现代科学的秸秆利用方式和意识尚未建立起来,致使农作物秸秆出现大量剩余,无处存放。   
      因此,农民们在夏收秋收之后,几乎都采取“一把火”的方式来“消灭它”;还有的农民不知道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破坏地表有益微生物,误认为烧掉秸秆还可以成为肥料减少投入,更多的农民对“烧荒”这一做法也表现出一脸的无奈。殊不知,焚烧秸秆既污染了空气环境,破坏了土壤结构,危害了人体健康;甚至滚滚的烟雾,还会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每到夏秋季节,上头道道禁令,把县乡村组四级干部,甚至在校教师都“拿到”田间地头去蹲守,总也“禁”不住田里的滚滚浓烟。其结果还是:秸秆偷烧了,干部遭殃了,群众挨骂了。可问题的关键,农民也不想烧,但是收割机收割后,麦茬很深,地里散落的麦秸又影响秋季种植。靠人力去拉,耽误夏种不说,关键是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了,剩下的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哪来的人工去拉这个麦秸?   
      所以,道道禁令是“禁”不住滚滚浓烟的,关键是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如何引导农民自觉利用秸秆,如何变生硬的强迫命令为利益引导,科学利用秸秆并使之成为造福群众的一种产业,既保护了环境、减轻了政府的管理负担,又为大量的资源找到了出路、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学校不妨开展“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做好学生带动家庭、亲人带动邻居、邻居带动周边工作,并将印制并签订禁烧承诺书带回家中,向家长宣讲禁烧危害,从思想深处形成禁烧共识。如果让教师全部参与到秸秆禁烧的队伍中去,同镇村组干部一样,到田间地头死看硬守,实不足取。因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耗费精力,都去参与禁烧了,孩子的“书”谁教,这不误人子弟吗?   
      总之,禁烧秸秆仅靠死看硬守不是办法,上下必须给秸秆找个“婆家”,让秸秆成为“软黄金”,总比死看硬守处罚人强的多。(本文作者系《人民网》十大网评员 朱 波)

责任编辑: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