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途径”赢得党委政府关注 提升成果助力淮南审计环境优化

12.06.2014  12:39

        为进一步优化审计环境,推进审计成果向高层次、深层次拓展。今年以来,淮南市审计局着力提升审计服务功能、着力畅通情况反映渠道、着力跟进热点焦点难点,赢得了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高度关注,为淮南审计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通过审计治理,展示成果、服务发展,赢得关注。自去年全省审计机关“质量提升工程”开展以来,局领导班子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作为机关治理能力建设的基本方略,并通过一系列抓项目、建机制、促服务的措施,实现了淮南审计局荣获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公务员集体三等功,在全国率先出台《淮南市资源环境审计监督办法》地方政府规章,有效发挥三大园区审计服务淮南经济发展等亮点和特色。今年,又围绕促进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和发挥审计在推动善政良治中的“免疫系统”功能,提出了打造“四大审计”、落实八项任务的目标构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宏4月15日专程来局调研审计工作时指出: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政府左膀右臂作用,前移审计端口,重大项目决策之前要听到审计部门意见。同时,利用好审计干部的专业特长,为他们合理流动创造条件。

二是通过审计专报,分析情况、揭示问题,赢得关注。为提升审计成果利用,发挥审计宏观性、建设性作用,淮南市审计局着眼于市委、市政府决策需求,不断拓展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空间,采取审计专报、审计报告摘要、审计建议书、人大政协提案、调研报告等多种方式反映审计情况,实现审计成果转化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变,从单一形式向多样化转变。今年1至5月,上报的《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银行账户和资金收支情况专题审计报告》、《全市燃煤发电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等8篇审计报告和审计情况汇报,被方西屏书记、王宏市长等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报告批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0%,有力发挥了审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性作用。

三是通过审计信息,捕捉热点、提出对策,赢得关注。为丰富审计成果内容,打造高水准审计延伸品,淮南市审计局不断强化审计人员的研究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整合利用能力,充分利用审计信息短、频、快的特点,将审计过程中发现和捕捉的苗头性、倾向性以及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提炼上报,当好党委、政府的千里眼、顺风耳。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今年1至4月,上报的审计信息被省厅采用11篇,位居全省审计机关第二名,被市委采用35篇,位居全市65个市直部门单位第十三名,其中:“中小学校资产闲置、利用率低等问题不容忽视”以及“审计反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存在问题亟待关注”分别被省委、省政府采用。使淮南审计工作成效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得到有效利用,审计监督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