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侯露:抢救、保护、传承徽剧艺术

05.03.2017  06:06

   中安在线北京讯 黄梅戏、花鼓灯、庐剧……安徽的这几大剧种,都拥有为数众多的戏迷粉丝,但对于徽剧,很多人只知道它是京剧的前身,在一般的民间舞台上难觅其踪影。忧心于徽剧的“失语”,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编剧侯露提出了《关于徽剧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这是她第二次带这个建议上全国“两会”,希望国家层面能够重视这一古老剧种的保护与传承。

  翻开徽剧的历史,不仅有当年徽班进京的传奇,也有解放后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的盛况。徽剧以其厚重浓郁的徽风古韵,展示了一幕幕绚丽多彩的风情画卷,彰显出中国古戏曲文化不可磨灭的印记。侯露告诉记者,徽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全国有几十个剧种曾仰承其雨露茁壮成长,而且她还孕育诞生了国粹——京剧,因此,徽剧不仅是安徽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保护这样一个古老剧种意义非凡。

  然而,由于种种历史与现实原因,徽剧历尽沧桑,几度兴衰,目前徽剧老艺人相继谢世,陷入后继无人,濒于失传的危机,并且存在被京剧同化的趋势。

  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18位全国政协委员曾联名提出《关于抢救、保护、扶持徽剧艺术》的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2年,侯露委员在十一届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上也曾呼吁,从国家层面启动对徽剧的抢救、保护和扶持,具体做法可仿照对昆曲的抢救、保护、扶持办法,并请求将徽剧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时至今日,徽剧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现在昆曲和京剧都是世界‘非遗’,受到了国家和所在地政府的重视,在剧目整理、活体传承、演出推广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而作为这两个剧种之间承上启下的徽剧(徽班、徽戏)却不是世界‘非遗’,相比之下,比徽剧历史短得多的粤剧,在广东相关部门重视下,举全省及海外广东籍华侨之力,入选了联合国‘非遗’。”说起徽剧,侯露言语间满是惋惜。

  “今年中办和国办联合发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燃了坚守徽剧的艺术家们的希望,也促使我再次呼吁,将徽剧纳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侯露说,这是连续在三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过的提案,希望能得到文化部支持。“徽剧不仅是安徽的,更是中国的,因此建议文化部牵头启动徽剧申遗工作,从国家层面重视这一古老剧种的保护与传承。

  侯露说,希望借申请世界“非遗”为抓手,整理、还原出一批珍贵的徽剧资料,带出一批年轻的传承人和学者,这既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也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侯露建议,加大对徽剧申请世界“非遗”的宣传,扩大优秀戏曲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提高老百姓的文化自信心,同时呼吁海内外皖籍华人为徽剧“申遗”贡献力量。(本网特派记者 彭旖旎)

【专题】聚焦2017全国“两会”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彭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