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管养水平 建设老人幸福家园

26.08.2014  19:16

      今年,安徽在实施民生工程中,继续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和倾斜力度,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综合化养老服务体系。记者近日在怀远县采访时发现,当地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着力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的管养水平,大大提高了老人们的幸福指数。

      位于怀远县的鲍集敬老院的 “五保”老人们,会对这里的工作人员进行特殊的民主测评,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由于院里的很多老人不识字,“测评”采取对照工作照,往碗里丢玉米粒的办法进行。老人对工作人员满意的就往碗里丢一粒玉米,不满意则弃权,整个过程由县民政局派专人监督,成绩当场进行公示,作为对工作人员奖惩的重要标准。每个季度,这里的118名老人都要参加这样一次活动。

      怀远县鲍集敬老院入住老人年年都这样,给工作人员打分,促进他们对老年人的服务。

      鲍集敬老院目前只有9名工作人员,平均下来,每人要照顾13名“五保老人”。为了改变人手紧张的“短板”,敬老院除了采取多项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还在“养老管理”方式上同步跟进。按照老人的住宿区域分为“四个排”、“十二个班”,对老人们的生活实行“网格化”管理。

      怀远县鲍集敬老院入住老人付北山告诉记者,如果生病,班长会及时发现;班长解决不了,就可以向排长汇报;排长解决不了,就可以向院长汇报。敬老院都像家里(人)一样,像亲兄弟一样。

      怀远县鲍集敬老院院长崔淮贤介绍,院民有什么需要,会及时地了解,随时地给予解决,使他们在这住得安心、过得愉快。 

      除了创新管理方式,在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标准提升上,这个县还充分整合利用民生工程资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把入住老人的土地利用起来,让相对年轻又有技能的老人发挥“余热”,统一规划发展了蔬菜种植、水产养殖等产业,红红火火的“院办经济”让老人们的生活一天一个样。

      借着全省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东风,不仅怀远农村的“五保”老人有了保障,对于身处城镇的“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等群体,在政府的推动下,也享受到了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专业、系统的护理服务。从2008年只有180张床位的规模,发展到今年1300张床位的水平。

      怀远县颐寿苑老年公寓负责人郭雅萍介绍,政府提供床位补贴、运营补贴,以后还会出台一些无息贷款,扶持力度比较大。

      怀远县财政局局长王守本说到,政府资金的不断投入,撬动了民间资本不断加大民办养老机构的投入,探索了居家养老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新的模式。

      今年以来,安徽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共开工103个、完工11个,共发放“五保”供养资金4.3亿元,满足了43.2万名农村“五保”老人的需求。同时,省级财政资金还专门安排了500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老年人事业的管养水平。

      安徽不仅在养老服务管理上创新,在经营方式上实现突破。同时还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服务体系。预计到“十二五”末,全省将基本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立体式养老服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