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报道让长丰草莓"蒙冤" 今年每亩要比去年少赚600多元

24.06.2015  13:46

  吃还是不吃?站在红艳艳的草莓面前,因为担心“乙草胺超标”,因为忧虑草莓“致癌”,许多市民都被吓到了!昨日,记者从合肥市物价局获悉,因此前媒体发布的“毒草莓”不实报道,已经导致今年合肥长丰草莓种植户每亩净利润较2014年下降623.8元。

  不少市民是因为看了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节目报道北京“毒草莓”农残超标事件,选择不吃草莓,而这一结果,让非北京的草莓种植户们也“躺枪”,据今年物价局农产品成本调查报告,2015年,长丰县草莓种植规模居全省之首,但因受俏销期阴雨天气和“毒草莓”农残超标事件影响,亩均产量、产值较去年分别下降66.67公斤、1729.33元,降幅分别为3.77%、8.16%;每亩净利润为7875.94元,较2014年下降623.8元,降幅7.34%。

  合肥市物价局分析认为,今年的“毒草莓”事件,虽然检测样本不是长丰草莓,但长丰草莓同样受到了消费者的质疑和不信任,大量鲜果无人问津,致使莓农损失近1.5亿元。如果长丰草莓有自己一整套严格的、让消费者放心的质量安全监督体系,那么消费者就会对“长丰草莓”产生品牌信任,“长丰草莓”受其他草莓影响就会变小。

  随着草莓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国草莓设施栽培第一大县长丰县草莓种植面积比2014年增加2.56%,其生产面积和规模居全省之首,种植收益远远大于粮食、蔬菜,但因缺乏制定并执行严格的草莓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导致亩均产量和产值降低。(市场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