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博物馆将给近2千件文物穿上“护身衣”

11.07.2014  11:30

  文物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现代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为与自然的破坏和损坏文物的因素显著增长,文物保护成为博物馆面临的共同问题。寿县博物馆将给近2千件文物穿上“盔甲”,目前已完成文物囊匣制作项目申报工作。

  寿县博物馆是以收藏寿县域内出土的历史文物为主,侧重收藏楚文化体系文物,同时亦兼藏近、现代传世文物和革命文物为辅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有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各类藏品一万多件(套)。其中一级品162件(套),二级品163件(套),三级品1443件(套),收藏的“越王者旨于赐”剑、羊首尊、牺首鼎、楚金币以及金棺和银棺等,都是镇馆之宝,尤其是青铜器和楚金币的收藏是馆藏文物一大特色。为了更好地做好珍贵文物藏品的保管工作,给文物穿上“盔甲”,用囊匣进行保管,是目前最理想的保护文物装置,有利于延长文物寿命。

  今年国家文物局在我省试点文物保护囊匣制做项目工作,旨在保护藏品存放和移动过程中,涉及到藏品的防震、防尘、防紫外线、防腐蚀和温湿度的控制等科技保护工作。项目申报涉及文物的名称、时代、质地、件数、尺寸规格及照片,寿县博物馆从馆藏众多的文物中筛选了1952件(套)不同质地的文物,其中涉及一级、二级、三级及一般文物。按照省馆项目部门的要求,经过工作人员共同的努力,所有电子申报资料已按程序上报。(六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