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山乡扶贫政策 落地“最后一公里”[2017年2月7日安徽法制报]
“咱们出发,年前最后一趟去梁山村走‘亲戚’!” 1月26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九,金寨县城处处已是年味十足。当日8点,金寨县司法局副局长谷继友准点来到办公室,这一天他的行程并非真的走亲访友,而是要前往对口扶贫点——全军乡梁山村。两年多的结对扶贫来往中,他与村里贫困户的关系从陌生到试探,直至现在的熟悉,走访也变得像走亲戚一般,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当车子驶离县城,进入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山路十八弯”是怎样一种体验,记者算是真切感受到了。不知拐了多少个弯终于到达目的地。梁山村与河南省固始县汪岭村仅一河之隔,冬日暖阳下,山村一片安宁。翠绿的竹子,高大挺拔的松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论景色,我们这是山清水秀,可是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呀!”梁山村党支部书记张载林介绍,该村下辖16个村民组,共478户家庭,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82户257人。青壮劳动力远走他乡务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文化水平低,靠传统的种养业勉强营生。 2015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3500元。
“向贫穷全面开战”, 2015年,梁山村被列为扶贫村,金寨县司法局与该村结对帮扶。科级干部每人结对2户,工作人员每人结对1户,同时派出扶贫工作队队长,吃住在村。“我们县精准扶贫政策好、力度大,推出了光伏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等10大举措,针对不同贫困类型给予叠加扶持,但令我们意外的是,村民竟然不买账。”也许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中奖”的村民一开始反倒不敢相信。“怎么建立起信任关系呢?”记者好奇地问。谷继友笑着回答,这个问题难不倒擅长普法的司法行政工作者,他们人人都是政策宣传员,用腿勤、嘴勤打通了扶贫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去年搬进新居的张载成一度对扶贫政策存有疑惑。当日10时,记者走进张载成焕然一新、干干净净的宅院时,他和家人正张罗着贴春联。“人家盖房子都花钱,我这三间房子建起来没花自己一分钱,政府补贴了近15万,‘陶司法’当初和我说,我还不信哩!”说到这,张载成笑得合不拢嘴。而在一年前,他们一家5口人却挤在狭小的土坯房中,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守着几亩地,奈何父亲常住院,年底没余钱,张载成觉得人前人后都抬不起头来。
“陶司法”是县司法局驻梁山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陶小龙,他第一次上门宣传搬迁扶贫政策,张载成有些半信半疑。第二次陶小龙有备而来,他带来了尺子和计算器,在一张明细单上给张载成算了一笔“搬迁账”。看到数字,张载成心动了。尝到扶贫政策的甜头,此后陶小龙再宣传解释光伏扶贫项目、扶贫小额贷款等,张载成都毫不犹豫递交申请。短短2年时间,他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眼见为实是最好的“广告”,张载成家的变化触动了整个梁山村,起到了示范效应。如今,陆续有5户贫困户享受了搬迁扶贫的实惠,极大改善了生活条件。 15户贫困户入股5000元到乡光伏发电站,每到年终每户分红3000元,持续4年,最后一年入股资金还全部返还。此外,免交新农合保险政策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使得贫困户无需为看病和子女上学发愁。
“明年有啥计划没?有个工作机会,不要出远门,要不要试一试?”与张载成聊着家常,谷继友说出了此行的真正用意,金寨县司法局刚从某招商引资企业里争取到10个普工岗位,待遇不错,年后培训合格即可上岗。一上午的时间,谷继友一行马不停蹄给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送去就业信息,每到一家,递上一张岗位申请表。“扶贫要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我们想把你们扶上马再送一程。”走出贫困户叶丙青家中,正值中午,暖暖的阳光照在大家脸上,也照进了贫困户的心里。 (记者 周莹莹)
来源: 2017 年 2 月 7 日安徽法制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