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台系列扶持创业重大举措 草根创业浪潮激荡

08.10.2015  06:5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加快转型发展的“双引擎”,近年来,安徽省出台一系列扶持创业的重大举措,着力优化创业环境。目前,“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正在江淮大地上奔流激荡。

  今年7月,安徽省启动《“创业江淮”行动计划(2015—2017年)》,将通过推广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构建一批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通过实施创业计划,力争3年带动全省100多万人就业;每年重点扶持200名大学生村官创业,支持建立100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带动4000户农民增收致富。

  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真金白银的创业政策,不断优化的创业环境,点燃了江淮儿女的创业激情。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新增市场主体达6.4万户,增长14.7%;全省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各类载体达662个,培育微型企业4000多户。前不久,在“发现双创之星”活动中,我省涌现出一批大学生创业代表、下岗职工创业标兵、留学回国的创业先锋、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崛起一批如科大讯飞、三只松鼠、羚羊早安等创业企业。

  创意点亮梦想,创业成就未来。一批批创业项目就是创业的种子,让创业致富的梦想开花结果;一个个创业载体就是创业的沃土,让创业者的理想成功着陆;一项项扶持政策如同阳光雨露,为大众创业加油助力。我们坚信,只要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政策,落实帮扶措施,就一定能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在江淮大地砥砺前行。(余晓林)

   教授下海闯新路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唯一专业从事具有物联网技术架构特征的矿井移动目标安全监控、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庆节前夕,记者在合肥市采访了从高校下海创业的教授——该公司董事长魏臻。

  为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2000年,合肥工业大学的魏臻教授毅然下海创办企业。 “15年来,我们的团队,没有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靠的是‘知’本的力量,从完成原始积累开始,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带动自身发展的创业之路。我们抓住了国家基础设施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在矿山、冶金、铁路等行业,研制出多种为企业安全、高效生产发挥重大作用的电子信息产品,这些产品的国家标准都是由工大高新制定的。正是因为我们选对了创新创业的方向,从而很快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 ”

  魏臻告诉记者:“我的成长经历比较顺利,因为我赶上一个创业的好时代。从安徽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我在企业工作了8年,1992年考上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学校微机所所长、计算机学院副院长。1999年9月,国家七部委发文,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老师下海办企业。 2001年,公司正式成立,第一批只有6个人,有同事也有学生,在合肥高新区租了2间200平方米的房间,开始研发产品。 ”

  谈起创业经历,魏臻动情地说:“10多年来,工大高科一路走来实属不易。 2002年以前,冶金、铁路企业主要是人工作业,效率低、安全隐患多、事故高发。2006年,我们与上海宝钢公司联合研发出国内首套‘工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综合信息平台’。 ”回想起当初的研制过程,魏臻显得很激动,“整个团队吃住在项目实验现场——宝钢集团梅山钢铁公司,项目组成员24小时不间断值守现场。当时正值春节,为了保证项目可靠运行和铁路的正常运转,我们20多位同事,冒着风险和寒冷,坚持在一线调试,确保项目安全运行。目前,该项目某些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是当时我省唯一在计算机领域获得国家科技奖的项目。该项技术已在我国很多大型钢铁、冶金、港口企业实施,累计增产增效超过20亿元,提高了我国冶金行业和铁路建设信息化水平。 ”

  自2006年开始,面对我国矿山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他们把研发的目光投向地下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矿井井下移动目标监控技术领域。经过五六年的技术攻关,成功地用电子识别技术跟踪井下人员的位置和状态,这项新技术在全国近500个矿山、企业推广应用。 2011年,这项名为“矿山移动目标安全监控系统”的成果,获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重大信息技术发明奖”、国家安监总局“国家安全生产成果一等奖”。

  谈到未来,魏臻说:“目前,公司拥有5万平方米的科研大楼,从2012年开始,公司进入向高端智能制造的转型期,并将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矿井机车无人驾驶系统,就能驰骋在数百米以下的地下矿井,为我国矿井安全及井下运输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型监控模式转变,实现高效安全生产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汪永安 齐振江)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