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民警余红生:75本荣誉证书见证28年坚守[法制日报]

25.06.2015  12:12

司法行政戒毒剪影

戒毒民警余红生 75 本荣誉证书见证28年坚守[法制日报]

本报见习记者范天娇  去矿企拿高薪当高管,还是在基层当普通民警?对安徽省宝丰戒毒所金宝大队副教导员余红生来说,选择只有一个。

这名上世纪80年代好不容易走出农村的煤矿专业大学生,因怀揣着“警察梦”,一毕业就选择回基层当民警,这一干就是28年。他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推行了多项所队机制改革,帮助无数失足人员逆转人生。75本荣誉证书,见证了他28年来的坚持。

近日,安徽省司法厅作出决定,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向余红生学习活动。安徽省司法厅厅长洪禹候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余红生是无私奉献的表率;作为一名戒毒民警,他是爱岗敬业的表率,他身上体现出的崇高品质,正是时代所需要的。

2013年是宝丰戒毒所由劳教转向强制隔离戒毒的关键年。此时,余红生调任宝丰戒毒所金宝大队党委副书记、副教导员,整整两个月,他吃住都在队里,琢磨着如何带领大家渡过“磨合期”。

他组织民警参加各类业务知识培训与考察学习活动,并带头参加法律、法规测试和考核。随后,又拿出三等六级戒毒人员管理机制、“三包三挂”民警绩效考核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大队管理,调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积极性。他还创建了戒毒人员矛盾调处小组,选取积极矫治人员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

同事们为余红生的魄力和智慧拍手叫好,但没有人知道,余红生的父亲此时得了重病。为了顺利转型,他回家的日期一拖再拖,直到父亲病逝也未能回家,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在金宝大队,患病戒毒人员集中住在“一号病房”,每人都有“爱心挂牌”,标注着患病情况和注意事项,这也是余红生的主意。每天白天,余红生和同事要多次查房询问;夜里,等到大家都睡着,余红生还要再悄悄来一趟才放心。

在大队副教导员包小林眼中,余红生是非常有原则的人。对于戒毒人员的合理需求,就算不提,他都会尽可能地解决,但要想塞钱送物求关照,换来的只有严肃批评。

记者了解到,余红生所在大队作风硬朗,多年来民警零违纪;难改人员和重危人员转化率达100%,连续11年实现“六无”安全年。

余红生是80年代的“村状元”。但在毕业时,他放弃了城里安稳的工作,偷偷换到劳教所当办事员,又回到了农村。余红生的父亲只来看过他一次,丢下一句“没出息”就离开了。

在那个年代,余红生的很多同学都发家致富了,而他连套房子都买不起,一家三口蜗居在所里的宿舍。妻子李芬说,有很多矿企来挖过人,20多年前就开出了50万元年薪,但余红生坚决不干,说舍不得这里。

整整28年,余红生因工作突出,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获了75本沉甸甸的荣誉证书。在父亲生前,当他把这些证书拿给父亲看时,老人流下了泪水,为儿子的工作感到骄傲。

如今,余红生的儿子也“承袭”父志,当了一名禁毒民警。余红生说,他觉得自己很富有,因为他和儿子都戴着警徽,身穿警服,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稿件来源:2015年6月24日法制日报二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