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殡葬给百姓“身后事”减负

21.12.2015  17:00

  给老百姓“身后事”减负,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这一年,合肥殡葬事业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截至2015年10月底,市、县(市)两级财政共投入惠民殡葬资金7800万元,惠及全市约7.9万户家庭。

   惠民殡葬让老百姓得实惠

  2012年起,合肥市将惠民殡葬纳入市级民生工程,是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市级财政在承担城区居民殡葬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费用的基础上,对县、市财政给予50%补助。并在全省第一个率先实现了全市范围内城乡同步实施,覆盖了全体市民、外来务工等六类人员。据统计,在全市惠民殡葬投入的资金中,市级资金达到了70%。

  按照规定,殡葬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包括:遗体接运(普通车辆)、遗体存放(殡仪馆内存放3日以内)、遗体火化(普通火化炉)、骨灰寄存(殡仪馆内普通寄存放格位),为考虑到骨灰处置的必需设施,合肥市将普通骨灰盒(价格300元以内)列入了免费项目。统计数据显示,普通骨灰盒的使用率在县级殡仪馆达到了近50%,市级殡仪馆达到了近20%,有效地推进了节俭治丧。

  自2013年开始,合肥市节地生态葬式得到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惠民殡葬实施前节地生态葬式的选择主要是逝者理念的开放,随着节地生态葬式列为补助项目后,虽说补助的标准有限,但是却引导了市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2013年当年选择节地生态葬式的就达到300余人,近两年每年都实现了倍增式增长。

   殡葬改革创了三个活动品牌

  为积极稳妥地实施好惠民殡葬,合肥市民政局持续推行了殡葬工作标准化,促进了殡葬工作发展,相继出台了惠民殡葬档案管理规定、规范遗体外运程序的通知、规范遗体接运程序的通知、制定了惠民殡葬检查方案等,做到了工作有督查、有评估,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正,有效地促进了一线单位服务质量的提升,实现了服务项目内容公开、价格公开、选择自愿。

  合肥市殡仪馆于2014年开始实施“阳光殡仪”活动,为通过资质认定的殡仪代理服务机构开辟绿色通道,实施殡仪服务挂牌上岗制度,推行“告知书”、“承诺书”、“合同书”三书制度,开辟了我省规范殡仪服务代理先河。各殡葬单位加大了对环境与设施改造、更新投入,营造庄重而节俭的氛围。据统计,惠民殡葬实施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用于环境整治与设施改造。

  目前,合肥市殡葬改革工作有三个活动品牌,分别是“骨灰江葬”、“生态礼葬”、“清明集体共祭”。三项活动过程中都引入了礼仪化祭祀环节,所有活动仪式所需物品均由殡葬单位免费提供,市、县(市)两级财政按照节地生态葬式补助项目标准给予参加骨灰江葬、生态礼葬的逝者家属一定的费用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