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热”在迎江教育兴起

07.04.2015  11:40

如能将‘华一要闻’改为‘教育要闻’,视野是否会更加开阔?”4月4日,迎江区华中路第一小学校长刘红在微信上分享《华一小网络电视台“内功修炼”显成效》后不到十分钟,就迎来该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先为的即时点评。

评论、点赞、分享、关注……以及在微信圈里发布动态、传播资讯、互动交流、解疑答惑,如今已成为迎江区教育系统微信圈的常态风景。

信息时代下,微信这一新媒介也能推动工作。”作为这个圈里较早开通微信(2014年7月)的迎江教育人,周先为坦言,微信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分享最新教育政策、先进地区的教育经验、名师观点,还能让更多的圈内同仁一齐分享,这远比看一本教育专著、听一场专家讲座要来得快。

在周先为的推动下,迎江区教育局不仅成为安庆市第一个开通微信的教育部门,并且几乎这个区每一所学校的校长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加上已经开通或正在计划开通微信的双莲寺小学、人民路小学、华中路三小、健康路小学,包括各校开通个人微信或者关注教育局、学校微信的教师,一个属于迎江教育人自己的微信圈正在形成。

记者了解到,教育局微信几乎每天都会将这个区最新的教育动态进行发布,并发挥政务公开、政策解答和舆情沟通功能,对各类咨询需求进行及时反馈和回复,积极做好民生服务工作。与此同时,局长、校长、教师们的个人微信也时常分享不同的教育资讯。

作为其中的一个代表,区教育局党委委员、人民路小学校长肖培英每天都至少分享一条这样的资讯。记者看到,4月4日她分享了《带班:面对学困生,我们怎么办》,4月3日则是《名师汇:吴非告诉你这样管理班级》,更前一天则是对安徽青年报集中报道迎江区评价改革报道的分享。她表示,这些微信不仅可以让自己时刻掌握最新的教育思想、动态,也能让老师们在阅读中有所受益。

微信还在一定程度让迎江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更为频繁和密切。“教师交流盘活了教师资源,而微信平台则激活了校际间教师的信息、情感交流”——这是老师们的普遍看法。双莲寺小学教导处副主任丁宜进在发布微信《人民网报道双小:安徽安庆掌上绿色评价系统首现小学校园》后,立即被多位圈内教育人分享和点赞,人气指数陡然升高。绿地实验学校支部书记周陈原先对微信并不熟悉,但随着全系统“微信潮“的冲击,如今她成了这个圈里点赞最多的“微信达人”。

通过微信,圈内圈外教育资讯的传播正在不断扩大”,华中路三小办公室副主任吴辉介绍,与教育微博比起来,微信传播的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操作也更加简单方便。“一条教育信息经微信平台发布后,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传到更多人的手机上,这对扩大区域教育、学校、教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吴辉说。

此外,更多的教师则利用手机的即拍实录功能,将自己的教育故事、教育经历、教育感言在微信上即时发布,他们认为,相比与发布教育博客时较为繁琐的图文编辑,微信速度更加快捷。

长风中心学校语文教师董训芝在合肥参加2015年“和美课堂”小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时,一边将听课的场景发布到微信上,一边配上文字,“要向高大上的老师学习高大上的课”,她的这句感言立刻得到学校教导处副主任金德刚的点赞和回应“很好,努力!

四照园小学教师陈春丽在学校的樱花盛开后,为了“留住这美好的瞬间”,她将樱花和孩子们的照片一齐拍下来发到微信上,让关注其微信的同事、家长一齐分享;而进入4月份,更多的老师则选择将春游场景随手拍下发到微信,引来一连串的点赞叫好声。

另据了解,绿地实验学校还打算将微信的功能加以延伸,即在学校第二届“趣课题比赛”中,让更多的家长通过微信平台,对能让乒乓球稳稳地立在杯沿上的中意选手点赞投票。校长嵇玉坦言,博客也好,微博也好,微信也好,只有最终落到应用上才有更深的意义,他希望随着迎江区承办全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现场会的召开,能让微信的应用功能在全区教育系统进一步扩大,最终令师生受益,令学校出彩,让教育变得更有生机和活力。(特约通讯员:方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