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尖兵”“利剑”  实现廉洁发展

09.04.2015  10:55

 

淮南市委决定从今年3月至6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实现廉洁发展”专题教育活动,这在当前淮南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诸多因素交织的大背景下,正当其时、尤为重要。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讨论、落实,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新环境,树立清正廉洁、勇于担当的新形象,开创依法治市、转型发展的新局面。国家审计作为政府重要的监督手段,从成立之初就天然具有反腐倡廉的职能作用,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审计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二三五”发展战略,在推进“实现廉洁发展”专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讲纪律、守规矩”长效机制上,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充分发挥反腐败“尖兵”和“利剑”作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拓展审计广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这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审计工作所面临的“新常态”。具体到现实工作中,就是要按照全覆盖的要求,不断拓展审计监督的领域和范围,消除审计盲点,做到资金流向到哪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权力运行到哪里,审计就监督到哪里。当前既要做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工作的传统文章,又要根据经济运行的新形势、宏观调控的新要求、财政改革的新变化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做好拓展审计监督的新文章。要按照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推动落实,促进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对简政放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以及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推动执行“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促进把该放的权放到位,把该管的事管到位。围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里“三十条”和市里“四十条”精神,落实“约法三章”要求,加强“三公经费”支出和公款消费、奢侈浪费建设以及机构编制管理等方面的审计,促进厉行节约和规范管理,推动廉洁、俭朴政府建设。

挖掘审计深度。查处问题始终是审计工作的基本任务,随着法制体系的不断健全、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总体上在财政财务收支方面的违规问题逐渐减少。但在当前全市发展面临转型、结构面临调整、环境面临优化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审计部门发挥好“火眼金睛”的优势,围绕“改革、法治、发展、反腐”的总体要求,深入揭示和反映经济发展、权力运行和社会事业等各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尤其要突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资产资源管理和处置、财政补助项目申报和实施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坚持审深、审透、审细、审全,对发现的问题和疑点锲而不舍、一查到底,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查找问题背后的原因,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特点和规律性,为堵塞漏洞、健全管理、完善制度提出审计意见建议。

强化审计硬度。毫无疑问,在开展审计工作中,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审计要站在反腐倡廉的高度,硬化审计监督制约机制,排除各种干扰和阻碍,依法独立行使监督职权。勇于对审计中发现的不良倾向和苗头,破除情面及时对当事人扯扯袖子、咬咬耳朵,早提醒、早预防、早纠正,让其多听听审计的逆耳之言,少一些事后的悔恨之泪。擅于在审计中揭露和查处有法不依、徇私枉法、以权代法等滥用职权问题,不畏强权、不惧压力,约束权力在制度的笼子里规范运行。敢于对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注重整合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等审计资源,注重强化审计与纪检监察、公检法等机关的协同合作,对重大案件线索和事项深入查处,及时移送,提升监督合力,着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机制,为实现廉洁发展、建设法治淮南做出审计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