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协商民主“安徽模式”
构建协商民主新格局
“由省委、省政府与省政协共同制定协商计划,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同志和相关负责同志分别牵头各项协商活动,构建了以党委加强领导、政府大力支持、政协积极承办为框架,以计划共同制定、课题共同确立、实施共同组织、人员共同参与、责任共同承担为内容的协商活动新格局。 ”2014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省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协商民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
去年初,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共同制定我省历史上第一个协商年度工作计划,由三家办公厅联合发文,对10项重点民主协商活动进行周密部署,对每项活动的牵头领导、承办负责人、实施时间、协商方式和协商成果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在我省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走进省政协办公楼,墙上悬挂着“协商活动流程图”,清晰展现了这一年组织实施协商活动的脉络,以常委会议暨资政会、常委专题协商会、界别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为主要平台,紧扣主导产业发展、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型省份建设等十大议题,省政协为开展好民主协商不遗余力。
一年的探索形成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安徽模式”:协商议题由省委和省政府、省政协共同制定;协商活动由省委和省政府、省政协共同组织实施,有关领导同志共同牵头负责;调研之前,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到省政协通报情况;调研期间,省政协有关专委会负责、省直相关部门参与、市县政协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在协商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与委员当面互动交流;协商成果直通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无缝对接,实现快速转化,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了重点民主协商活动的开展。
汇聚改革发展新动能
主导产业是打造经济强省的关键支撑。时隔不到两年,省政协再次聚焦主导产业发展,举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资政会,为经济结构调整安度“阵痛期”谋“良方”。省政协专题调研报告列出当前主导产业发展的五大“软肋”:龙头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不足、创新引领能力不够、政策引导作用发挥不足、融合发展能力不足、资源支撑能力不足。委员们建议,要增强发展主导产业的韧性和坚定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针对省政府相关政策在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出台有力措施加以推动。省委书记张宝顺对协商形成的《建议案》两次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认真吸纳,运用到“十三五”规划编制中。
“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省政协专题常委会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出招,既报喜也报忧。委员们讲真话、道实情,在充分肯定我省行政体制改革目前取得的成就——已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较少的省份之一的同时,坦诚指出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虚放实不放、明放暗不放、小放大不放、责放权不放、内放外不放。有的委员指出,行政权力的“放”既要有数量,更要重质量,提高“含金量”。常委会议通过的《建议案》,重点指向权力的越位、缺位和在阳光下运行问题。王学军省长在回应委员建议时表示,政府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进这项改革。
省政协还组织相关界别委员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主题建言献策,形成了一批议政成果。其中“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界别协商会形成的《建议》报送后,省直相关部门将《建议》梳理成45项任务,省政府办公厅以文件形式就办理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
助力社会民生新改善
社区服务涉及居民的衣食住行。以信息化提升社区服务治理水平,是2014年我省在社会治理领域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治理水平”,界别协商会协商议政于决策之中,形成的《建议》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协调指导小组将24条建议转化为工作方案,要求15个省直部门结合各自职能认真研究、采纳办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真正姓‘公’”,省政协“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惠民水平”对口协商会发出这样的呼声。省政协调研组指出,现有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存在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城乡公民之间文化权益不公平现象突出等问题。会议通过的建议案在集中各方面意见基础上提出建立6个机制:多元供给文化建设投入机制、资源整合机制、适应需求的文化产品供给机制、考核机制、群众反馈评价机制、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省文化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以一号文件对建议进行了分解落实。
这一年,大气污染防治、农村饮水安全、社区居家养老等百姓关注的话题先后登上省政协的议政台,寓对口协商于对口联系之中,密切了省政协专委会与省直部门的沟通交流,有力促进协商成果的转化。一系列重点提案办理协商活动的开展,取得良好的办理成效,有力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彰显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服务全省改革发展中的独有、独到、独特优势,展现了我省人民政协事业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