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报道之四:马鞍山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13.05.2016  11:37

党的十八大强调:“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安徽省最早做出建设学习型城市决定的城市之一,马鞍山市多年来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发展”的方针,把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让教育、文化、科技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初步构建起了有特色的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新模式。2012年该市被推荐为首批全国建设学习型城市26个案例城市之一,2013年该市加入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2014年在成都举行的全国学习型城市年会,该市还代表全国地级市在会上做交流发言。

加强领导,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2003年马鞍山市就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主任、市长任第一副主任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指导委员会,提出“用十年左右时间,构建起比较完备的学习型城市体系,形成全民自觉学习、自我完善的行为习惯,建成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的发展融为一体、相互适应的学习型社会”。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关于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2011年又制定下发了《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2013年5月调整成立了马鞍山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为常务副组长,各县区、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每年市学习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都要印发全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要点,确定全年活动与要求,明确各部门职责,其中市委组织部负责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市直机关工委负责学习型机关建设,市教育局主抓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市经信委负责学习型企业建设,市文明办负责学习型社区建设,市农委负责学习型乡镇建设,市妇联负责学习型家庭建设,市文旅委负责打造全民阅读名城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为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突出重点,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阵地保障

马鞍山市坚持把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点,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社区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了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终身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指导中心。2009年,在马鞍山电视大学成立了市终身教育指导中心,赋予其全市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科研指导、资源开发、远程支持服务等职能。指导中心通过自办《马鞍山社区教育》杂志,及时发布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理论政策信息,总结经验,宣传典型。

加强体系建设。马鞍山市2012年启动了社区学院建设工程,积极构建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切实解决市社区大学、区(县)社区学院有人、有钱、有章、有房“四有”问题。目前,三区三县都成立了社区学院和远程教育中心,同时各县区在各街道、各乡镇推进社区学校建设,将终身学习这张网向社会的“神经末梢”延伸。

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建立健全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2013年市本级列支终身教育专项经费400万元,2014年预算增加到560万元,对城区三区社区学院建设给予60万元资金补助,各区进行1:1资金配套。2015年除正常的经费预算外,每年拨付每个社区学院工作经费10万元,各县区财政也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终身教育。

强化队伍建设。制定了“教师进社区”方案,组建了一支以“五老”人员和大学生为主体、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丰富载体,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打造品牌活动。马鞍山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标准化试点城市为契机,全力打造全民阅读名城的目标,连续12年举办了“读书月”活动,将每年4月定了“学习月”,每年举办多期“马鞍山大讲堂”及各县区分讲堂活动,连续6年举办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并获得教育部的表彰。

建立学习平台。2012年3月,马鞍山市民终身学习平台全面建成并开放使用,一个不设门槛、免费开放的资源窗口,一个优秀的网上虚拟学校,一个自助式的网络“学习超市”正发挥越来越大的功效,目前新平台注册居民人数已达3万5千余人,总点击量已达到348万人次,最高日访问量达8000多人次。“学习平台”通过购买和自主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5T以上资源量,近5000门课程,上万讲视频课件,并且保持30%的年课程更新量。同时,建设“中国家庭教育网、三农服务网、老年大学网、社区教育网、职业与成人教育网、干部在线学习网”等六大专题学习网站。这六大网站为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提供差别化的学习资源与服务。其中干部在线教育中心目前注册人数已达10368人,日点击量在2000人次以上,成为我市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途径。

推进资源共享。近年来,马鞍山市加强区域公共文体与学习资源共享工作,将社区学校建设与社区文体中心、市民学校建设、社区文明创建相融合,各级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免费向市民开放,免费图书室遍布大街小巷,市区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馆100%向市民开放,各类资源为市民学习、休闲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2013年该市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5年该市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标准化试点城市。

建设体验基地。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城市特点、社区现有资源及硬件基础,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社区教育基地,目前在雨山、花山、博望区共建成数字化教育、民俗教育、农耕文化体验、尊老爱老美德教育等8个终身学习体验基地。例如,花山社区学院丝画制作体验基地开设了丝画制作体验课程,邀请了横江丝画公司专家为辅导员。向市民充分展示丝画令人叫绝的艺术手法和技巧的同时,积极弘扬了传统文化。

以评促建,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建立创建评估机制。每年对各县区社区教育示范创建工作提出目标要求,先后制定出台了《马鞍山市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评估标准》、《马鞍山市社区学院建设评估标准》和《马鞍山市远程教育中心建设评估标准》,连续五年开展了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评估工作。目前,马鞍山市拥有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1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1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2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9个、省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3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社区37个,在该市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社区教育目标任务纳入市教育局对各县区教育局年度目标考核,对完成任务的县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给予扣分和批评。

建立分类验收机制。按照学习型组织的分类,分别制定评估标准,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统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镇、学习型家庭等工作,各部门按照分工,定期开展考核评估,以评促建,努力在全市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高度共识与自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