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闭幕

28.10.2018  01:54

10月26日,由安徽省教育厅与德国下萨克森州科学与文化部主办,合肥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在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圆满闭幕。本次会议共有137个中国教育单位、30个德国教育单位参与,两天共28场报告交流活动让中德高校加深了相互了解,进一步明确了合作方向。

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对华高等教育中心主任亨德里克·拉克勒、合肥学院校长王其东共同主持闭幕式暨圆桌会议。施特拉尔松德应用科学大学前校长法尔克·霍恩、美因茨应用科学大学教授兰多夫·史朗科、霍尔布隆应用科学大学教授埃瓦尔多·布鲁克勒、施特拉尔松德应用科学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娜•瓦尔姆科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刘京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所研究员孙诚、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涛、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应邀出席并作大会总结发言。


       

         

             

     

   


兰多夫•史朗科表示,此次研讨会人数之多,主题之宽泛令人印象深刻,希望中国与德国在应用型高等教育方面进一步加深交流。刘京辉总结道,167家教育机构深入研讨,中德双方都收获颇丰。中方的应用型教育模式经过每一年的总结对比,在借鉴德方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升华。希望有更多的德国学生、德国企业来华,促使两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提升。瓦尔姆科夫指出,双元制高等教育对中国是一种投资。孙诚表示,两个国家虽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只要坚持人才培养的初心,就能使真正的受益落在孩子身上。布鲁克勒认为,校企合作要保持合适的节奏,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空间,慢慢养成主动靠近企业的自主性。周海涛用五个关键词来阐述此次会议:创造、共赢、合作、牵手、升级,这意味着我们要共同构建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担当时代责任。

蔡敬民发表讲话。他回忆最初举办应用型高等教育论坛时,得到了德国下萨克森州科学文化部和安徽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2008年的论坛主要解决办学定位的问题,随后每一届论坛都契合了应用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本次论坛选择了聚焦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中方的产教融合和产业学院建设。近年来,合肥学院进行了大规模应用型模式改革,2003年提出的“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九个字办学定位,现今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共识,这就是在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基础上凝练出来的结果。他表示,应用型学校是更加符合职业发展需要的高校,中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方面有很多做法颇具特色,但校企合作制度依然存在一些障碍。任何模式都不能照搬,但可以提炼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中德应相互借鉴经验并结合国情来进行教育改革。

最后,王其东向参加研讨会的400多位专家学者表达了感谢。本次中德教育研讨会一如既往的求真务实、充满活力,我们将继续努力,使其成为中德高等教育对话的品牌活动。

(宣传部 学生记者 李婕 柳秀萍 佘雨 王彩秀 于文轩 朱涵 戎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