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学院积极探索干部挂职工作机制 提升服务地方能力

21.02.2015  13:32

从高校选派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干部到政府机关、区县及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是发挥高校科研与人才资源优势、促进政产学研深入结合、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干部挂职锻炼工作不仅推进了高校和地方的联系与合作、更好地发挥了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而且为广大教师干部提供了难得的学习锻炼机遇及施展才华平台。

宿州学院校领导高度重视干部挂职工作。宿州学院坐落在宿州市,作为地方性、应用型的宿州学院,在服务宿州区域发展中,有着一定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上的优势。一直以来,宿州学院牢固树立全方位服务地方的核心理念,把学校的发展和区域、地方的发展结合起来,基于此,宿州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挂职干部提升服务地方能力的培养,做了大量的日常教育、引导工作,注重选拨、管理。在干部挂职的进程中,通过派前集训、派后监督、综合管理的方式,通过了解挂职干部的工作任务进展程度,通过与宿州市委组织部本着互惠互进、共同发展原则沟通合作,进一步掌握了挂职干部的工作动态、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校领导陈国龙、张莉、梁琦等先后赴挂职单位看望、慰问、鼓励和支持挂职干部,并与挂职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使得挂职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精心组织,做好保障,以提高干部挂职的成效。为积极落实安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与宿州市委市政府签订的第三次“共同支持宿州学院加快发展协议”精神,深入推进校地合作、互惠发展,2013年初,校党委组织部积极与宿州市委组织部联系协调,并建立了定期会商制度,顺利启动了首批处级干部挂职工作。宿州学院接收了市政府选派的处级挂职干部1名,任我院院长助理;选派了2名副处级干部到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和市城乡建设规划局挂任副局长,1名博士青年教师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挂任副局长。2014年10月,宿州学院首批干部赴市直单位挂职工作圆满结束,均回到学校原工作岗位。2014年,省委教育工委、宿州市委开展了42名高校优秀年轻干部到宿州市挂职锻炼工作,宿州学院又继续选派了3名同志挂职锻炼。

把好“三关”,选派优质人才资源,探索实现校地“双赢”的新局面。宿州学院高度重视选派工作,严格程序,精挑细选,把好选拔关;严格考核,健全制度,抓好管理关;严格标准,注重培养,畅通使用关。在选人标准上采取“四个坚持”,即坚持高尚的品德标准,选拔政治上靠得住的人;坚持突出的才能标准,选拔工作上有本事的人;坚持优良的作风标准,选拔作风上过得硬的人;坚持公认的群众标准,选拔群众信得过的人。在选拔程序上采取“四个一”,即一愿,要首先征求选派人员个人意愿;一荐,依据所在单位领导推荐初步确定人选;一选,校党委组织部根据基层岗位需要和干部个人素质进行筛选,提出挂职推荐人员;一定,由党委会讨论确定人选。

挂职锻炼在高校与基层单位间架起联系沟通的桥梁,加强了产学研合作,促进了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提升,推动了高校发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专业技术人才下基层挂职锻炼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张苗  特约通讯员:王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