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医改取得多领域突破 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10.10.2015  15:32

  自今年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会议召开以来,宣城市不断细化措施,紧扣改革重点,加强工作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医改各项工作,提出了“3+3”的分级诊疗模式,在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转变、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3+3”分级诊疗模式是宣城市的一项创新,即开展三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首诊服务能力、推进双向转诊规范开展,完善三项机制——完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医保支付杠杆机制、完善分级诊疗绩效考核机制。宣城市通过分别召开了市物价、人社等部门负责人座谈会,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座谈会,信息化技术人员座谈会,就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充分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宣城市“3+3”的分级诊疗模式。

  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完善价格机制,进一步拉开不同等级机构间的价格梯度,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二是调整报销比例,拉开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成员单位)、二级以上医院(医联体牵头医院)、区域外医院诊疗的报销比例差距;初步确定门诊医保报销比例基层医疗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差别20%以上,住院报销比例基层医疗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差别不低于10%。三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目前宣州区、宁国市县域就诊率达到90%,其余县市区在80%左右。

  组建医疗联合体。宣城中心城区(包括宣州区)正在组建以市人民医院、宣城中心医院为龙头,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内的2个医联体。泾县作为全省县域医联体试点县,组建了2个医联体,分别由泾县医院、泾县中医院牵头部分乡镇卫生院组建而成,各医联体召开了启动会和理事会,制定了医联体章程、帮扶方案、双向转诊等配套制度。

  宣城市积极探索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泾县中医院突破“身份限制”瓶颈,实行在职职工全员聘用制,突出优绩优酬导向。2014年该院实现业务收入过亿,药占比25%,人员经费支出41.6%。市人民医院打破职务终身制,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以岗定人,以岗定酬,发挥绩效“指挥棒”和分配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目前,全市公立医院充分借鉴两所医院的好做法,积极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医院工资总额“四个挂钩”机制。2015年上半年全市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总支出比例达到32.1%,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

  推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转变。市人民医院在2012年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时,同步取消药品加成和降低大型检查费。在今年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中,面对只涨不降的压力和困难,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措施,推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转变。通过采取“两项控制、三项限制”等措施,严格控制药品、耗材、检查费用。“限采”,建立价格高、用量大、非治疗性辅助性等重点药品监控目录,实行限量采购。“限用”,对25种高值医用耗材实行指标管理、限量使用。“限额”,以上年度为基数制定次均检查费用限值,切实降低药占比、耗材占比和检查费。2015年二季度该院药品耗材占比为39.3%,提前实现了2017年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占比控制在40%以下的改革目标;人员经费支出同比增加3.7%。真正实现医务人员收入不减少,患者就医负担不增加。

  推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2014年,宁国市人民医院作为全省6个临床路径管理示范创建医院之一,稳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遴选了临床路径管理病种。2014年9月在消化内科、普外科选择6个病种进行试点,11月全院上线。2015年上半年,该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58个,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3327例,占出院总例数21%。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控制了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天数。(宣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