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黄山区审计局“一二三四五” 开展“争先进位工程”活动

30.03.2015  22:4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提面、提质、提效、提能”四提要求和实现“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公开、变自审为互审、变宽泛为重点”五个转变,黄山市黄山区审计局紧密结合实际,采取“一二三四五”举措,扎实开展好“争先进位工程”活动。

明确“一条”工作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全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和区委区政府部署和要求, 按照“全覆盖、抓重点、出精品、求创新”的工作思路, 扩大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围绕“四提”实现“五个”转变,适应审计工作新常态,加速转型升级,提高服务水平。

强化“二个”意识。一是强化审计服务意识。 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树立民本审计理念,自觉服务“发展、改革、法治、反腐”工作大局,提高审计服务黄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水平,保障党和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二是强化廉政意识。 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打造一支审计“铁军”,树立良好形象。落实对审计过程全程监督、并将监督延伸到“八小时之外”;落实“二个看齐”: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向局“一把手”看齐、全局干部职工要向局班子成员“看齐”;落实“约法三章”:严格遵守审计“八不准”规定、不得接受被审计对象任何礼物和礼金等、不得利用审计公权力为个人或单位谋取任何利益等;落实“四个一”:在廉政建设上加强学习,筑牢反腐思想防线,思想认识上要“高人一等”。在执行审计工作纪律和作风建设八项规定上要“严一分,做到令行禁止。在加强审计监督上“紧盯一步”,加大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力度。

落实“三项”有力措施。一是早安排早进点。 今年计划项目谋划早、进点早。2月28日,召开了2015年审计项目单位集体见面会,涉及审计的乡(镇)人民政府及财政所负责人、区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经办人员等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后,审计组正式进点实施现场审计。 二是提高审计质量。 要求审计组认真做好审前调查,编制好审计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要明确目标、确定重点,按照实施方案实施审计,按图索骥。落实“二个必上会”,即审计实施方案必须经审计业务会讨论通过、审计报告必通过审计业务会讨论通过。 三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局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审计一线指挥,明确审计组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审计项目进度、质量、人员管理,定期通报工作进度,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突出“四方面”审计重点。 一是突出对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情况审计,进一步加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持续关注财政资金的存量和增量,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促进财政提质增效。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使用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审计,促进厉行节约和规范管理。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以及重点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每年进行审计。二是突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审计,促进各项民生工程措施落实到位。今年除做好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专项审计外,还安排了对区级专项资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蚕桑业专项资金)审计调查。三是突出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审计监督,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做到任期内至少进行一次经济责任审计,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对所有一级预算单位进行一次轮审。对村级经济组织,实行三年一次轮审。今年采取购买服务形式对30个村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四是突出投资审计由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并重转变,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审计。扩大审计覆盖面,在做好工程项目造价审计的同时,积极开展投资项目效益审计。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项目实施,积极开展重大项目标前审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扩大审计监督效果,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实现“五项”工作争先进位。一是在提高审计质量上争先进位。 在扩大审计覆盖面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实施审计精品战略,继续扩大“环境优化工程”成果,及时跟踪重点审计项目,从社会影响、催生制度、批示采用、案件线索等多方面捕捉素材,实施精品推动,争创署、省、市优秀项目和审计精品。修改完善《黄山区审计局审计业务管理办法》、《审计人员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规范审计程序,明确审计岗位职责,为审计质量提高制度保障。 二是在提高审计成果利用上争先进位。 推出高质量审计信息上求突破。高层次信息采用是提升审计成果利用的有效手段,今年,将围绕重点项目,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推出更多的高质量的审计信息,更好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进一步加大审计整改力度,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利用水平。 三是在提高审计能力上争先进位。 在提高审计能力方面,采取三项举措:一是强化审计人员的学习,提高素质,适应审计发展新常态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审计人员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审计业务和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今年安排人员参加上级业务培训;开展“每月一讲”活动;三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审计人员信息化运用水平。 四是在提高审计管理水平争先进位。 以加强审计现场管理为重点,从审计项目立项调研、计划确定、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审前调查、实施审计现场管理、形成审计报告和提炼审计信息等各环节入手,加大审计工作创新力度,加强审计项目时间计划性,缩短审计现场实施时间,抓住关键节点,细化到天。加大审计报告撰写创新和审计信息提炼加工,精练方案报告,通俗易懂,量化到页,形成适合不同对象的审计报告和有价值的审计信息。 五是在审计宣传上争先进位。 利用政府网站、报纸、会议、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宣传审计工作成效,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经常联系制度,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进一步扩大审计影响,营造良好的审计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