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财政:每一笔投入都要进行产出问效

05.01.2016  12:50

      安徽某省直单位办公楼电梯更新,2015年申报经费300万元,项目涉及设备安装、结构加固、装饰改造等内容。经政策评审、造价评审、市场询价,最终审定项目预算建议数为218.62万元,审减81.38万元,审减率27.13%。
      近年来,安徽省财政厅把绩效理念嵌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个层级和环节,建立了绩效管理处、监督检查局、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承担第一责任,业务处室承担直接责任,省直预算部门承担主体责任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在财政部组织开展的2014年度省级财政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中,安徽省位列全国第三。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介绍,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财政绩效管理,要求省财政厅对每一笔财政投入进行产出问效。资金投向涉企领域的,对企业的税收贡献、就业贡献等跟踪问效;投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对服务的“质”“量”及群众满意度进行评价,以此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效益。
      突出重点,加强财政重点投入项目绩效管理
      今年上半年,省直部门信息化建设类项目是评审中心服务保障的重点工作。项目涉及已有设备更新维护、新设备购置、软件开发、机房建设等多种类型,投资量大、专业性强、时效要求高、敏感性强。
      评审中心抽调精干力量,研判报审资料,深入项目现场,实地丈量论证。历经两个多月的工作,评审最终审定预算建议数为12320.76万元,审减7971.63万元,审减率39.28%。
      “不但实现了有效审减,节约了财政投资,还使评审结论得到了项目单位的签字认可,为财政预算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据。”安徽省财政厅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主任方旭华说。
      还有一个典型案例是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年,省财政统筹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6.67亿元,按照预拨、考核、清算的方式最终确定对各地的奖补资金。省财政厅及时组织绩效评价,按照评价结果对各地的补助资金进行清算,2014年清算后扣回补助资金1.75亿元。
      财政性建设资金占财政支出比重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安徽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省级财政性建设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加强重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通过单位自评和财政重点评价的方式,同时依托财政涉企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反映项目进展、资金管理和绩效运行等情况,实现了财政重点投入资金的动态化管理和绩效运行监控。
      安徽省财政厅绩效处处长尹祥领介绍,安徽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印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工作责任、保障措施;研究制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民生工程资金等评价办法27个,体现行业、专业特色,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分类推进,全面实施民生项目绩效评价  
      方旭华介绍,通过对芜湖市2014年新农合医疗实施情况绩效评价,发现该市参合农民住院实际补偿率为54.15%,低于全省58%的平均值,由此形成整改任务清单,督促责任主体限期整改,有效推动新农合民生工程提质增效。
      从2007年12项开始逐年增加,到2010年起每年33项,安徽民生工程涉及范围越来越广,8年累计投入达3179亿元。安徽省财政厅在积极推进民生工程的同时,以具体项目为对象开展了重点绩效评价,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标准和便于操作的评价流程,既体现全面性、指导性的原则,又体现不同项目具体性、特殊性;既包括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又包括严密的组织体系。
      2007年起,省财政厅委托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连续8年就民生工程项目实施绩效及群众受益情况,采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对全省城乡群众进行社情民意调查。2013年开始,该省重点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估,完成评价工作——围绕“绩”,主要评价民生工程任务完成、资金管理、项目实施等情况;围绕“效”,主要评价建后管养、效益发挥、群众评价等情况。
      据了解,2013年该省重点评价了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4年重点评价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美丽乡村、农村危房改造等8个项目。2015年评价了新农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等8个项目。
      安徽省财政厅民生办主任姜毅介绍,省财政厅召开绩效管理专题会议,明确民生工程绩效评价由省民生办牵头、业务处各负其责、第三方独立评价的总体思路。省民生办连续2年共制定33项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办法,细化评价指标,对各市实施情况进行定量评分,并综合形成项目总体评分。
      在评价工作开始前,针对每个评价项目的不同特点,对参加绩效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对指标设计、评价流程作出说明,对评分标准、尺度把握进行统一。按照绩效评价方案,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赴各地,开展项目绩效评价活动。
      姜毅介绍,为统一评价尺度,一个项目选择一家事务所,如需分组赴各地开展评价,不超过3个组。将项目绩效评价覆盖全省所有16个市,点面结合,地市级及抽评县(区)情况纳入所在市总体评价范围。对于抽查县(区)事先保密,所有市县在评价前对实施工作全面规范梳理,分析存在问题,整理资金凭证、制度文件、项目资料,在做好迎检工作的同时,对实施工作进行系统“回头看”。
      从2014年的8个绩效评价项目看,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补助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建成项目切实发挥惠民功效,得分均在84分以上。
      依托科技,开展涉企项目资金评审
      2014年,省级“新网工程”项目纳入了安徽省财政厅开发的“财政涉企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该项目安排财政资金2270万元,采用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财政后补助等方式,支持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项目涉及57家涉农企业。
      “通过绩效评价,发现2家企业不符合申报条件,5家企业没有完全按申报的内容及金额实施项目,6家企业没有达到预期绩效。”方旭华说。
      据了解,这个“财政涉企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涉企项目资金分配及拨付的全程进行监督及信息追溯,并根据系统预警及时组织监督检查,实现财政涉企资金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由内部向外部、由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转变。
      依托财政涉企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省财政对支持工业发展、商务发展、环保和节能减排、科技发展等专项涉企资金进行绩效考评和动态监控,重点考查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拨付是否存在滞留、是否存在多头申报、挤占、挪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将绩效目标编制、绩效运行监督和绩效评价等环节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紧密结合,进一步规范了涉企资金的管理,提高了涉企资金的使用效益。
      2014年度,纳入涉企系统管理的项目数为11270个,申报金额74.4亿元,预警项目数为8567个,预警比例为76%。2015年上半年,纳入涉企系统管理的项目数4846个,申报金额38.6亿元,预警项目数为4060个,预警比例为83.8%。根据新设定的预警规则,新增同一企业法定代表人重复享受预警项目441个,涉及资金近3.8亿元;同一企业法定代表人多头申报预警项目173个,涉及资金9741.4万元。
      在涉企系统中开发了绩效管理模块,并梳理填报了2012年以来涉企系统管理资金中已开展绩效评价项目目录;按照“实时动态监控”的要求,建立了多层次、多维度统计分析报表体系。
      依托涉企系统建立“审核留痕迹,责任可倒查”的审核审查责任机制,有效预防“投石问路”式申报,规范审批核准程序。据统计,涉企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多部门安排项目企业数由系统建成之前的4879个,减少到2277个,减少幅度53%。
      此外,安徽还不断探索,逐步扩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细化可行的评价标准,从目标设定、预算执行、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职责履行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将省级124个一级预算部门全部纳入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对部门整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综合考评,评价结果作为2015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值得的一提的是,试点开展财政政策绩效评价也是安徽预算绩效管理的一大亮点。2014年,安徽省以民营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绩效评价为重点,积极推进财政政策绩效评价;2015年开展了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绩效评价。
      罗建国表示,经过几年探索,安徽财政绩效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由原先简单的事后绩效评价逐步转向预算资金使用全过程、多方位的绩效管理;逐步建立了以绩效结果为导向的预算资金分配模式,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预算分配更趋合理;通过编制绩效目标,进一步优化项目资金预算,安徽省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