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构建“救急难”发现机制(图)

28.05.2014  11:19

  5月27日,“流动招工大篷车”广场招聘活动在长丰县水湖镇举行,28家用人单位提供了近2000个岗位。为帮助农村劳动者就近就业,合肥市相关部门在各县及巢湖市开设“招工大篷车”,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记者 徐旻昊/摄

  5月26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我省将积极完善政府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建立“救急难”工作发现机制,做好各项救助制度和救助资源衔接配合,确保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居民得到及时救助。

  根据建立“救急难”工作发现机制任务安排,各地将迅速对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隐患全面排查,对困难群众参合参保,就业再就业,基本生活,灾后重建以及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可能突发各类困难情况逐一摸底,登记在册。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抓紧建立主动发现救助管理网络,实现“三级联动”,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充分发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单位在急难对象发现、快速响应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主动发现、主动救助常态化、规范化机制,积极开展转介服务,为“救急难”提供支撑平台。县级民政部门将尽快建立并公开社会救助热线,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和有关人员报告急难情况渠道。

  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省民政厅要求各级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有效衔接,全面掌握本地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设立慈善项目情况,搭建政府部门救助资源、社会组织救助项目和公民个人救助意愿与急难对象救助需求对接的信息平台,在确保政府救助公平、公正实施的同时,充分发挥慈善救助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一案一策特点,形成“救急难”合力。(记者 汪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