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旅游领域改革取得十项阶段性成果

23.07.2014  07:34

  自4月初省旅游局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五个专项改革指导小组以来,全省旅游系统改革工作渐次展开,有效推进,取得了十个方面阶段性成果。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局机关做到了“窗口之外无审批”。目前,省旅游局现有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共三类十一项,全部进入省政务窗口办理。创建四星、五星级酒店和4A、5A景区评定以及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等级评定等也全部进驻窗口,切实做到了“窗口之外无审批”,为省旅游局局机关的“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创造了条件。

  打破部门利益藩篱,实现了“清单之外无权力”。根据省政府会议要求,省旅游局对现有各类评定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取消了全省旅游强县、旅游商品示范企业、4星、5星农家乐和优秀旅游乡镇的评定工作;下放了3A景区、4A级诚信旅行社和诚信旅游饭店的评定权。

  终结二十年分配模式,旅游专项资金实行一般性转移支付。遵照省政府分管领导指示要求,省旅游局主动会商省财政厅,在对旅游项目资金进行竞争性分配改革的基础上,研究下发《关于旅游专项资金实行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文件,终结了旅游项目资金二十年“闭门分配”的模式,把项目资金分配权下放到市县旅游、财政部门。

  勇于担当壮士断腕,培训中心改制“难题”破解在即。在深入调研、倾听群众呼声的基础上,省旅游局党组于4月份成立省旅游培训中心改制督导组,明确督导八项职责,实行脱产驻点办公,要求督导组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攻坚克难,做到“情况不清人不走,问题不解决不撒手”,集中力量推进改制。

  革除传统路径依赖,旅游推广模式实现向新媒体和精准营销转变。通过构建新模式,在整合媒体资源、整合营销资金、整合营销队伍上求突破,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重,形成了灵活多样的拼盘营销模式,加强了省市联动、区域联合、政企联手。同时,搭建新平台,强化网络营销、代理营销和精准营销,与互联网深度合作,开发网络营销平台和手机终端软件,开展微视频营销和社交网络营销。

  积极推进“政会”脱钩,机关在协会兼职干部全部退出。根据“政会”脱钩的政策要求,省旅游局局党组认真会商省旅游协会,并研究同意省旅游协会提出的一揽子建议方案。

  着眼全国总结典型,黄山市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经验被国家局列为重点课题。黄山市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机制起步较早,比较成熟。通过最近的调研,目前正在总结经验,拟向全省推广。

  景区体改正在破题,旅游资源整合有望冲破行政壁垒。我省的景区体制改革已经在淮南八公山和宣城敬亭山破题。目前,淮南市已将隶属于凤台县淮河以东地区及八公山周边的茅仙洞景区划归八公山统一托管,将隶属于谢家集的卧龙山景区及所在的乡镇划归八公山,并整合全市资源进行统一营销,做到“一个品牌、一个形象、一个声音”。

  《智慧旅游规划》通过评审,改革试点工作在三个层次全面铺开。省旅游局委托上海华东师大编制的与长三角对接的《智慧旅游规划》已于今年4月通过评审。下一步,将按照《规划》全力推进包括北斗卫星技术应用在内的全省智慧旅游工作。

  改革机关财务管理,“三公”经费大幅下降。今年二季度以来,省旅游局局机关通过对出国团组和人员实行严格审核和公示,改革“公车”管理,对公务接待实行“实名制”和“三单制”,对公务出差和参加公务活动实行严格审批制等改革措施,把八项规定和省委三十条规定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