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委书记王学军眼中的“能吏”是啥样的?

04.08.2015  16:03

叫响实干兴皖最强音 为建设美好安徽而奋斗 ——王学军在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查看全文)

  本周(7月27日至8月2日),700多位省人大代表齐聚合肥,选出了新一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长。王学军、李锦斌的新任职务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

  在这次人代会上,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学军发表的最新讲话引发关注,被舆论解读为新任省委书记的治皖新理念。

   能上能下,先要克服“好人主义”

  近两年来,随着中央和省委铁腕反腐,正风肃纪的力度加大,不正之风大为收敛、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不过,也出现一种现象:一些干部感慨为官不易,有的甚至为官不为;群众虽然感受到了政府办事人员的热情,但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叫响实干兴皖,就要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关键在人。”7月28日,王学军在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上,详细阐述了新一届省委的用人标准:“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坚持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坚持五湖四海、不搞‘小圈子’,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切实把那些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已干成事并创造出优秀‘作品’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新任省委书记眼中的“能吏”是什么样的?“勇于负责,敢于任事,在风险考验面前无畏无惧,在关键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勇往直前、一往无前,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面对700多位人大代表,王学军公开给出了答案。

  “既要能办成事、不出事,又要敢于担当,无所畏惧,”这不仅是新一届安徽省委的用人标准,更是中央未来选人用人的新标准。

  7月30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这是中央首次对干部“能上能下”做出的专项规定。从聚焦“不正、不为、乱为”三大为官问题,到调整十种“不适宜任现职”干部;从增加五项对领导干部的问责情形,到明确六种干部“能下”的渠道。

  《规定》的出台,堪称是治庸、治懒、治散的点睛之笔,传递出公职人员队伍没有“铁饭碗”的明确信号,也标志着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现代转型。

  “‘能上能下’之所以久推不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荣下辱’‘下必有错’的思想障碍。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得一些领导干部不想‘下’,也使得组织部门不‘忍’下。”《人民日报》评论认为,相比于反腐案件的黑白分明,“能下”的规定虽然明确,却并不一定有那么“紧迫”;相比于“能上”的皆大欢喜,“能下”肯定会得罪人,甚至还会“惹麻烦”。

  因此,能否克服“好人主义”、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推进“能上能下”的关键。在此过程中,既要解开不合时宜的思想扣子,也要普及与时俱进的从政文化。

   “车改大限”倒逼“壮士断腕”

  公车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年初,有媒体报道称:“安徽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6月底前完成,设区的市本级改革9月底前完成,12月底前完成县(市、区)、乡镇改革任务。”

  “车改大限”早已过,安徽省公务用车改革总体方案却至今未对外公布。舆论质疑公车改革是否遇到了强大阻力?

  7月30日,《新京报》对安徽等省的公车改革进程进行了部分披露:“安徽省在7月初出台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今年8月底前完成省直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改革任务。目前,该方案已印发至安徽多个省直政府部门以及各地政府,但并未对外公开车改方案。”据《新京报》报道,省直机关公务员将在9月份领到第一份车补。“安徽省省直公务员的车补标准分为5档。正厅每月1690元、副厅1600元、正处1000元、副处900元、科级及以下550元。”

  当天,中新网也刊发报道称,安徽公车改革总体方案已获中央车改办批复,近期,省政府将召开动员会。

  媒体披露的安徽省省直公车改革补贴标准引发公众极大兴趣,仅“聊时局”微信公号就有1.5万名网友关注,数百人参与转评。有网友认为,厅级、处级、科级之间的补贴悬殊过大,将加剧分配不公;也有网友认为,如此高的公车补贴是给公务员变相增加福利。对此,中央车改办有关负责人曾回应称,要照顾到所有人的基本公务出行,补贴方案就不可能绝对细化。比起官本位的实物保障,用补贴来转变原有机制总体上是最佳的选择。

  公车改革历来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去年,中央出台公车改革文件,下决心推动这项改革。地方车改时间过半,全国却只有陕西、广东、湖北省三省对外公布了车改方案,多数省份要么将方案“雪藏”,要么仍然“按兵不动”,这显然不是公众想看到的结果。

  事实上,公车改革并不缺少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也不缺少地方的试点经验,真正缺少的是地方政府“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行动。

  7月31日,《市场星报》刊发署名张西流的评论文章称:“应该说,减少公车数量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要破除地方官员的‘恋公’情节,改掉某些官员公车私用的‘坏毛病’。”评论认为,让坐惯了专车的地方官员支持车改,无疑是在逼着他们“革自己的名”,需要他们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

  有“车改第一人”之称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曾连续8年在全国两会提起“公车改革”的议案。他认为,公车改革越往下越难推进,但中央已为地方车改明确了期限。目前留给地方的时间不多了,一些地方不应再持“观望”态度。

  (选自《网络舆情内参》安徽版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