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作协小分队赴明光、泗县采风

16.11.2014  02:50

  日前,记者随省作协一行,来到明光市自来桥镇和泗县大庄镇采风,深入基层一线,体验真实生动的基层生活。三天时间里,省作协主席许辉率领作家小分队,先后走访了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山芋城堡、泗县大庄镇佃庄村、大庄镇工业园区和敬老院、隋唐大运河遗址等,了解当地历史人文和民俗风情。在采风过程中,作家代表们还向当地农家书屋捐赠书刊,并扛起锄头走上田间干起了农活,真正做到了走向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时,基层生动的生活、鲜活的人事,也为作家们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场景】

  参观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

  明光市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此前一直作为嘉山县。

  本次采风的第一站,作家代表们就来到了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

  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是1940年3月在自来桥镇建立的皖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在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进行了长达六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原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市长、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担任过首任县长。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也是明光市仅存的一处较为完整的革命历史旧址,现存建筑主体为四合院形式,南北厢房共28间,分别为汪道涵办公室、卧室、会议室、民政科、文教科、财政科、粮食科、军法处等。新建的纪念馆则是三层仿古建筑,一层为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史料室,二层为汪道涵生平事迹展。纪念馆收藏了大量宝贵的文物史料,再现了革命先烈英勇顽强的风采。省作协主席许辉在参观纪念馆时说:“这么好的纪念馆,多用一些群众性的语言来讲解、展示,效果会更理想。 ”

   新发现:这里也有人物蜡像

  现在香港、上海等地都有杜莎夫人蜡像馆,很多游客也把游览蜡像馆、与名人蜡像合影定为旅途攻略中的重要一项。在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同样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蜡像,蜡像反映的是革命年代里,群众不屈不挠进行斗争的场面,精细的造型,生动的表情,看起来如同真人,呼之欲出。

   【场景】

  到田间挖山芋参观山芋城堡

  在明光市自来桥镇,作家代表们来到田间地头,与正在挖红薯的老乡们一起劳动。今年已经87岁的作家苏中十分动情地说,“我有好多年没有下到田间了”,他还与青年作家们一起挖红薯,并详细了解了红薯的产量,什么样的红薯品质最好、销路最佳。80后青年作家匡妙妙、刘文婷因为缺乏农村生活劳动经验,抡起锄头之后,村民便发现了问题:“你这样挖,会挖烂红薯的。要先把红薯垄边上的土挖走,再选准位置,在红薯旁边挖下去,才不会挖烂!”掌握了正确的挖掘方法之后,两人越干越起劲。

  红薯俗称山芋,在自来桥镇,有一处建在山上的红薯储存仓库,被命名为“山芋城堡”。这是一处坐落在群山之间,挖空山体打造而成的天然“粮仓”,粮仓内部为拱券结构,长120米、宽60米的空间足足可以储存万吨红薯。各个仓库内,上有通风口,下有排水道,储存在这里的红薯,利用时间差进行反季节销售,不但可使村民增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上的红薯价格。

   新发现:“全芋宴”有二十多道菜

  自来桥镇速来有吃山芋的传统,不同品种的山芋搭配组合,可以做成20多道菜,打造出一桌“全芋宴”,对于“吃货”们来说,绝对是不能错过的美味。在当地留宿时,作家代表们品尝到了山芋粉丝、山芋粉块、红心山芋、紫薯等不同品种的山芋,纷纷表示:山芋既好吃,营养也很丰富。

   【场景】

  参观村阅览室倾听村民呼声

  在三天行程里,与基层群众交流,是本次采风活动的重要环节。

  11月11日下午,省作协小分队来到自来桥镇张山村,在村部一楼阅览室,作家们仔细察看了橱柜里摆放整齐的书籍。作为茅盾文学奖的评委,省作协主席许辉一眼就看到了阅览室的“茅奖”作品专柜。据管理员王尤介绍:阅览室除了有获奖文学作品,也有农业类、科技类、生活类图书和报刊杂志,每天都有村民来借书,为了让更多人借书看书,规定每次借阅不超过三天,逾期可以再次续借。许辉表示:这个借阅制度很科学。

  11月12日下午,省作协小分队来到宿州市泗县大庄镇佃庄村,村委会里聚满了村民,作家们在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时,也听到了来自基层的声音。村小学校长杨辉反映:现在村里的小学实行“一刀切”,四五六三个年级被划到镇中心小学去了,这样的布局顾及了镇中心小学的规模,却让村小举步维艰,目前只有4位老师教130名学生,明年其中一位还将退休,就只剩下3位老师了。作家代表和镇领导在听到基层的呼声之后,表示会调研这一问题,尽量做到合理布局。

   新发现:乡村文艺气息很浓

  文艺创作并不是城市青年的专属,在乡村,同样有一批文学爱好者。自来桥镇张山村阅览室的管理员王尤就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他激动地表示:“我们村从来没有一下子来这么多作家,还是知名作家,平时只听说过他们的名字、看过他们的书,还没见过真人,这次不仅能跟他们面对面交流,还聆听了他们的指导,真的非常开心! ”

  在泗县大庄镇佃庄村交流时,村民刘立标指出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有情节上的硬伤:“电视剧里一亩荒地补偿1200元,我们这里一亩耕地才补偿800元,这不是误导吗?编剧有没有认真考察现实情况? ”有作家代表解答称:故事不是发生在安徽,可能每个省补偿标准确实不同。

   【场景】

  在镇工业园感受科技的力量

  在行程的最后一天,省作协小分队在泗县大庄镇工业园区参观了赛克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打产品是夏季用的冰垫、冬天用的热垫。这些利用高科技、新材料制成的产品,可以起到降温、升温的效果,对人体十分有益,产品除了走进上海家乐福超市,还远销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光是产品广告就拍了不止一个版本,制作成针对不同国家推出的版本,一面墙的产品展示,让作家代表们十分惊叹。

   新发现:“双十一”无处不在

  安徽青年报编委沙敏、诗歌月刊编辑部主任黄玲君等女士平时就喜欢购物,沙敏兴致勃勃地询问了赛克斯公司的产品有没有参加“双十一”活动,公司代表说:“双十一期间,我们接到了800多份订单。 ”还指导女作家们拿起手机扫描条形码,即可看到产品的售价。

   记者手记

  走进基层,接触“一手”乡村

  四年前,记者刚走上新闻岗位时出的第一个差,就是下乡走基层参加“驻村一日”的报道。在走访六安市苏埠镇南楼村农户朱丙仙时,发现乡村的生活早已不是童年记忆中的旧模样。朱丙仙回乡办厂后,生活条件宽裕了很多,开上了三菱汽车,住上了上下两层的楼房,家里网络、太阳能热水器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如果不到现场,是体会不到这种鲜活现实的。

  四年后,再次参加“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下基层活动,出发前,部门领导告诫我说:“不是每个出差都是住酒店、洗热水澡、采访明星的,希望你做好充分思想准备,踏踏实实下乡,扎扎实实采访。”在三天时间里,因为在乡镇,几乎没有无线网络,手机也成了纯粹的通讯工具,刚好可以用眼睛、用双手、用心去感知真实的、鲜活的基层生活。在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年代的年轻人是怎样在艰苦年代燃起共产主义的星星之火;在田间,我扛起锄头挖起了山芋,立即被周围同行笑称“一看就是没下过地的”;与农民座谈时,有村干部吐槽《马向阳下乡记》创作不严谨,跟现实有差距……这些活生生的生活经验、民间语言,都不是坐在办公桌前能体会得到的。对于自小在城市生活、工作的80后来说,乡村早已成为一个陌生的概念,一个语焉不详的虚指,要知道今日乡村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只有自己下基层、去现场才可以体会得到。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现场,是新闻的必备要素,见到真正的乡村,才写得出真实的乡村。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