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探索建设村级文化综合体

07.06.2014  15:51

      这是真正的文化乐园,村民想看书有书看,想跳舞有广场,想演出有舞台,想培训有礼堂,想上网有电子阅览室……去年以来,安徽省创新机制,打造村级公共文化综合体“农民文化乐园”,把各项文化惠民工程资源集中到一起,功能更多了,人气更旺了。目前,安徽已在100个行政村启动建设了农民文化乐园,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功能定位、建设形式、资金投入和运行管理标准化均等化方面先行探路。

      顶层设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近年来,各地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有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美好乡村建设等,在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的同时,也暴露出资源分散、各管一摊,内容单薄、利用率低,重建轻管、可持续性差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安徽省按照“反弹琵琶”的思路,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文化设施最薄弱的村级进行试点,整合各项文化惠民工程资源,建设综合性功能齐全的“农民文化乐园”,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文化乐园建什么?正在试点建设的农民文化乐园被群众概括为“一场二堂三室四墙”:即每个文化乐园拥有一个建有舞台、健身设备的文化广场,可供村民集会和举办各种典礼、学习培训的礼堂(场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宣传展示党和政府方针政策以及本村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方名人、发展愿景的文化墙或宣传橱窗。

      文化阵地建起来更要转起来。各试点村明确一名“村级宣传文化员”负责农民文化乐园日常管理工作,县乡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村级文化活动经费补助和宣传文化员工作补贴。各试点村还制定文化乐园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张榜公布,规范文化乐园的有序运转,接受上级和农民群众的考核监督。

      文化服务便民乐民育民,群众下单,按需点菜;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一年一表清,让群众早知道,便于参与。目前,首批20个试点村以农民文化乐园为平台,已组建文艺队伍39支、队员1010人,开展各类活动107场,参与群众2.85万人次。

      创新机制:打造文化综合体实现效益最大化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功效,安徽结合实际情况,将农民文化乐园与美好乡村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农民文化乐园在试点之初就确立了以整合求突破的理念,坚持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有效整合各相关方面的场所、设施、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统一规划布局,把农村闲置的学校、厂房、农舍、祠堂等充分利用好,打造文化综合体。有些农民文化乐园则是与乡镇综合文化站、乡镇影剧院、便民服务中心、村部等联建,通过整合,实现各类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每个村改扩建的文化乐园投资规模在100万元左右,新建的文化乐园投资200万元左右。资金来源除了乐园补助外,鼓励以县为单位,整合扶贫开发、乡村建设、文化体育、科技教育等资金集中投入。在运行方面,从各级财政多渠道筹集并合理分配使用。安徽省去年按照新建50万元、改扩建30万元的标准以奖代补,今年100个村的乐园试点已纳入年度美好乡村建设计划,由财政、美好乡村办予以资金倾斜,各级宣传文化部门也将从有关项目经费中予以支持。同时,鼓励几条腿走路、多方面支援,动员城市企事业单位与有关中心村开展结对帮扶,通过村企共建、企业冠名等方式引导当地的企业和能人捐资助建,保证了乐园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乐民:农民既是受益者也是文化参与者

      近日,记者走进安徽几个村级农民文化乐园,感受这里实实在在的农民文化之乐。金寨县南溪镇门前村农民文化乐园是由当地“周家老屋”翻新建设的一个徽派特色小建筑群,依山而建,古色古香,文化广场、礼堂、阅览室、活动室一应俱全。门口的展示牌上贴着2014年的乐园活动计划,旁边的广场上几个村民正在打篮球,老人们在文体活动室里打牌,几个年轻妇女在图书阅览室和信息共享室里看书、上网查阅资料。这里的专职宣传文化员刘红玉边翻着文化乐园日志边给记者讲:“农忙过后,白天晚上都有人来,不光本村村民,附近的村民也来。

      在含山县清溪镇横龙行政村小冯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的礼堂内,记者看到村民们忙着量血压、领资料、听讲解,热闹非凡。原来是含山县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为民服务走进小冯村农民文化乐园活动正在举办。横龙村村支书徐永乐说,村里建乐园的时候,全体村民都开了大会签了字;在资金来源上,村里决定与美好乡村建设融合在一起推进,项目资金支撑一点,各级财政补一点,群众筹一点,村里每个人自愿拿出400元,一个星期时间就筹了16万元。之后,村民们参与了三四轮的规划方案讨论协商,具体到礼堂的门朝哪个方向开都讨论到了。还请了巢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做规划,做到了几方听意见,几方都满意。大礼堂建成后,除了演出和集会活动,已经办了好几场红白喜事,不仅给大伙儿省了钱,村干部还通过主持礼仪,潜移默化地给大家渗透了精神文明核心价值观。

(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崔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