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强化基础研究 助推产业升级

07.05.2018  09:45
安徽:强化基础研究 助推产业升级 - 徽广播
安徽:强化基础研究 助推产业升级 - 徽广播
安徽:强化基础研究 助推产业升级 - 徽广播
安徽:强化基础研究 助推产业升级 - 徽广播
来源: pic.ahrtv.cn

  安徽在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过程中,充分发挥强大的科教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对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和实验室的支持力度,在积极抢占国际前沿科技话语权的同时,进一步加速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步伐,为率先在全国建成创新型省份提供支撑。

  这里是设在安徽农业大学的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就在几天前,科研人员宣布成功破解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这也标志着我国在茶树生物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研究发现,茶树基因组异常复杂,几乎接近于人类的基因组,所以破解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一直是全球这一科研领域的共性难题。安徽农业大学的宛晓春教授团队通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在全球范围内挑选了最具有代表性,且种植面积最大的中国种国家级茶树品种“舒茶早”作为材料,并联合华大基因和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等相关科研机构,最终注释出了33932个高可信度的茶树基因。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韦朝领: “针对这样一个高复杂的物种来讲,是非常难以克服的,通过了十年,我们慢慢摸索,构建不同梯度的二代测序的文库,又加了三代测序的数据,再加上现代组装的软件,最后就获得了现有的高质量组装的茶树基因组草图。”

  这一科研成果日前被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依托国家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安徽农业大学目前在茶树生理生态,以及茶叶质量安全与综合利用等学科领域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并为安徽由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的跨越培养和锻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今年初,这一科研机构又被列为安徽省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 “这样工作的完成能够全面提升我们国家的茶树的基础研究的水平,进而能够带动我们产业技术的突破,能够推动我们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走向世界,再引领世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对此,安徽省委省政府在不断强化“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水平的同时,一手抓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和激发科研人员的潜力;一手强化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推动中科院合肥创新院、中科大先研院及合工大智能院等各类平台转化能力的提升。仅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这两年来就新增了近100家孵化企业,同时,有26家在孵企业中成功跻身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林: “创新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技术开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我们成果转化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平台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人才集聚力进一步提升,培养各类工程硕士累计达到2200多名。”

  为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下好创新“先手棋”。在今年初召开的安徽省科技奖励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建设首批10家安徽省实验室和10家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致力于攻克事关核心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为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的转化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 “加大对“一室一中心”的扶持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预备队、省级创新基地的先锋队,促使一室一中心在基础科学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等方面,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目前,安徽已经畅通了从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形成的主渠道。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逐年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突破了40%,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更是接近65%。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又实现了15.6%的高速增长,增加值同比也增长了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