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创新产业“加速跑”

08.07.2018  07:24

  全省高新企业数5年增长12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5%;截至2018年5月底,我省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2195件,同比增长23.6%,其中合芜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7件。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根基,我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领跑之路。我省创新产业“加速跑”秘诀何在?

    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中小企业瞄准“专精特新”

  ——今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700家,全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8件俄罗斯世界杯的绿茵场上,足球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鲜为人知的是,其训练球、礼品球和促销球所用的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聚氨酯球用革,大多由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在球用革领域,安利股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领军企业。目前,该公司正在研发新型排球用聚氨酯合成革,这种新材料有望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排球赛事中正式“亮相”。

  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安利股份20多年来专攻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主业,目前拥有国家重点新产品5项、专利330余项,曾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安徽省专利金奖”,是全国同行业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累计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40多项,是全国同行业主持、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最多的企业。

  阳光电源成为合肥市首家国家级“绿色工厂”,逆变器出货量全球第一;华米科技成功登陆纽交所,手环出货量全球第一;芜湖三花自控元器件公司深耕空调控制部件,主导产品空调截止阀、四通换向阀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近年来,我省各类创新型领军企业异军突起,一批中小企业“满园春色”,成为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举足轻重的力量。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我省将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在科技攻关、研发平台、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精准支持;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小升高’计划,支持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升规’,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升级。”省发改委副主任杨明介绍,我省还设立“三重一创”产业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达4310家,较2012年增长124.5%,居全国第8位,成为全省产业创新主力军。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7件,较2012年增长4.97倍,居全国第9位。今年前5月,申请发明专利38762件,同比增长43.7%。“今年,我省将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700家,全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8件。”省科技厅厅长宛晓春表示,还将重点扶持1000家高新技术培育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汇聚高端创业创新要素,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园区

  ——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园区,实现省级高新区16个市全覆盖

  4月27日,合肥高新区正式被科技部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体系,标志着合肥高新区进入全国创新发展大格局,向国家创新网络枢纽和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目标奋进。

  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合肥高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先行先试,围绕“项目—企业—产业”链条,聚力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去年,合肥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44亿元(分成前),成为安徽省第二家两千亿园区,稳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全年实现GDP665.8亿元,增长10.5%;战新产业产值791亿元,增长18.2%。

  一枝独秀不是春。去年,我省加快高新区建设,铜陵狮子山高新区获批国家高新区,淮南、滁州、安庆、阜阳、宣城、庐江高新区申报创建国家级进展顺利,新批设立4家省级高新区,全省高新区总数达20家,其中国家级5家。在国家级高新区中,合肥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六位、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居全国第一位,蚌埠、芜湖、马鞍山国家高新区排名也纷纷争先进位。

  随着创业创新要素的加速集聚,高新区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我省将打造一批汇聚高端创业创新要素的产业园区,推进国家级高新区高起点谋划创新创业发展战略、高规格布局创新创业发展空间、高层次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载体功能,持续增强要素资源集聚能力,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园。 ”杨明表示。

  在创新发展领域,合芜蚌一直是“领头雁”。“今年,围绕推动产业创新定位,我省将组织编制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加强科技成果研发转化。 ”宛晓春说,要发挥合肥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引领示范作用,支持芜湖、蚌埠、马鞍山、铜陵、淮南、滁州等市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打造全省创新发展的“火车头”,并实现省级高新区16个市全覆盖。

    瞄准“三重一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今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均较上年增长13%左右

  6月22日,以“类脑智能,驾驭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合肥)类脑智能高峰论坛在合肥举行。类脑智能是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的热点方向,我省目前拥有全国唯一的类脑智能领域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并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建设内容,将有力助推合肥打造国内智能产业核心基地。

  人工智能语音产业,是我省重点打造的千亿元产业,目前已涌现了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去年“中国声谷”营业收入达510亿元,同比增长55%。今年3月,中国(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园揭牌,计划到2020年,在全球语音智能、类脑智能、量子智能、大数据智能领域形成“四领先”技术优势,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实现人工智能产业产值1000亿元。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在机器人领域,我省合肥、芜湖等地抢先布局,不仅拥有“可佳”“佳佳”“晓曼”等服务机器人明星,还拥有哈工大、埃夫特等工业机器人明星。目前,芜湖鸠江经开区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入选我省首批省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其中芜湖埃夫特公司是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厂商之一。

  智能语音、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我省提出,到2020年建成10个千亿产业集群。 “我省将围绕‘三重一创’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重点领域,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关键技术为核心,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杨明介绍,建设产业集聚要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实施“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拉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提高竞争力。

  “今年,我省将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均较上年增长13%左右。 ”宛晓春认为,科技创新要紧扣新时代新使命,在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创新、推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优化创新发展制度和环境上下功夫,让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桂运安)

创新发展,奏响最强音
八百里皖江奔腾不息,创新活力竞相涌流。徽广播
我省新增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总数位居全国第7位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公布了2017—2018(第24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我省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含1个分中心)。另外,我省奇瑞汽车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中铁四局公司等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优秀等次(90分以上),阳光电源公司等60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良好等次(65分至90分),优良率达91.发改委
我省出台进一步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意见
  为促进我省广告业科学、健康发展,6月22日,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