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江面仍漂浮有大量水葫芦 轮渡码头清除干净(图)

17.10.2014  18:12

  近日,市汽车轮渡所南岸码头江面被大片的水葫芦“入侵”,截至10月14日,该区域已经形成了一个约6000平方米的水葫芦密集面。10月16日,记者再次赶往市汽车轮渡所南岸码头,经过持续多天的人工打捞和渡船驱赶,南岸码头聚集的水葫芦已清理干净。但长江江面上,仍漂浮有大量水葫芦,顺江而下,在长江两岸的部分水流较缓地段,仍有大量水葫芦存在。

在长江安庆段东门渡口江滩边和江面上都飘浮着大量的水葫芦。

  轮渡码头水葫芦清除干净

  从10月12日开始,市汽车轮渡所南岸码头江面被大片的水葫芦“入侵”,截至10月14日,该区域已经形成了一个约6000平方米的水葫芦密集面。

  安庆东门汽车轮渡是连接长江两岸国道的战备渡口,每天往返两岸的人流、车流较大,而密不透风的水葫芦导致渡船停靠非常困难,跳板不能平稳接触码头,上下船的车辆和行人极不方便。

  10月16日,安庆晚报记者再次赶往市汽车轮渡所南岸码头,经过持续多天的人工打捞和渡船驱赶,南岸码头聚集的水葫芦已清理干净。在汽车轮渡所南岸码头,部分打捞上岸的水葫芦堆放在码头一侧。轮渡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打捞上岸的水葫芦起码有10吨,而大量未打捞上岸的水葫芦则被渡船驱赶顺江而下。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水葫芦之前岸边也曾零星出现,可像这次大面积的出现还是第一次。水葫芦聚集的速度非常快,截至10月12日中午,靠近码头的水葫芦堆积起来有一米深,人站在上面都不会沉到江里。而清除这些水葫芦,安庆汽车轮渡所的工作人员前后耗时近3天。

  水葫芦聚集带超过百米

  安庆晚报记者站在渡船上遥望长江,宽广的江面上持续有大量水葫芦顺江而下,整个江面远望都有漂浮的黑点。这些水葫芦不时被浪花推上岸,而更多的水葫芦则是一团一团首尾相连,有的地方积聚成一个个小山包,缓慢顺流向下游漂去。

  在安庆长江公路大桥附近的江面上,漂浮的水葫芦数量较多,靠近岸边已经形成长长的水葫芦聚集带。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南岸,这条水葫芦聚集带超过百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9月初,安庆长江4号码头以及新河口,就曾出现大量的水葫芦聚集现象。市汽车轮渡所南岸码头江面上的水葫芦暂时被清理干净了,航道未受影响,市汽车轮渡所的工作人员担心水葫芦会“卷土重来”。

  上游汉江水葫芦泛滥

  安庆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相关人士介绍,由于长江的水是流动的,不利于水葫芦生根,长江安庆流域出现的这些水葫芦应该是从上游长江的一些支流、湖泊漂过来的。

  近年来,水葫芦泛滥的情况在南方等地多有出现,而作为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江,更是饱尝水葫芦泛滥之苦。

  记者了解到,汉江武汉段水葫芦泛滥的情况已经持续多年,今年水葫芦大规模“入侵”汉江武汉段已达五次,此前在6月上旬、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下旬到9月初等先后出现四次。10月份这次是今年规模最大一次。

  据武汉当地媒体报道,从汉江武汉蔡甸区张湾街刘集村一直到汉口龙王庙,水葫芦更是延绵75公里。

  治理水葫芦有经可取

  安庆东大湖是菱湖风景区四湖之一,景色迷人,可又有谁能想到,7年前,东大湖也曾水葫芦肆虐。

  2007年8月,疯长的水葫芦布满东大湖湖面,东大湖900多亩水面上,“绿魔”水葫芦就占到600多亩,且有蔓延之势,影响了城市景观,污染了水质,破坏了水生资源,美丽的东大湖变成了臭湖,岸边弥漫着一股股刺鼻的臭味,令过往行人掩鼻匆匆、避之不及。

  水葫芦靠富含氮、磷的水体提供养分,它是检测水体好坏的“标尺”,水葫芦大面积爆发则敲响了东大湖水污染防治的警钟。为了彻底根治东大湖水葫芦,安庆市多部门对水葫芦疯长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对清理和管理工作进行了布置。市园林部门先从改善水质着手,由于前期建设的污水截流工程投入使用,东大湖的进水水质有很大改善,加之清淤工作接近尾声,水体本身含有富营养的生物碱在减少,也大大改善了东大湖的水质。

  水葫芦不耐低温,在10℃以下就会停止生长。在冬季,约有95%的水葫芦会死掉,只有少量能够安全越冬。到了每年的三四月份,气温回升,水葫芦刚刚冒出新芽,此时是打捞水葫芦的最佳季节。安庆市在当年冬天就组织清漂船下湖进行了打捞,全面清除水葫芦,并利用清淤将沉入湖底的水葫芦种子彻底清除,起到了“斩草除根”的作用。

  此外,专门成立了东湖管理处,配备8人,每天在湖边巡查,一旦发现水葫芦立即清除,不让其露头,遇上暴雨天气,还进行拉网式查找,不留后患。随着这三项举措的落实,东大湖水葫芦蔓延的势头得到控制。(安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