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与同济大学建立教学支持机制

10.09.2014  09:59

9月6日,同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叶为民教授、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李立贵教授应邀到合肥学院交流教学工作。合肥学院相关部门与项目负责人及全体德语教师到场参会。

会上,叶为民教授从同济大学自身特点和国际化的办学背景入手,与大家分享了同济大学工程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国际化办学的探索中,同济大学在国家倡导下积极开展卓越医生、律师及工程师培养计划,并从基础建设、校企合作及国际化三个方面大力发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凭借学校固有特色及卓越人才培养需求的因素,不断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以此实现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抓手”的最终目标。随后,叶为民教授从国际化平台建设及国际化教学环境两方面详谈了同济大学目前教学的工作情况。叶为民教授通过研究“”与“”两种体系,以德日两国大学的工程教育办学为例,指出工程教育宜适当保持宽口径,打造“通用型”工程师,避免趋同化。同时也应强化学生的数理与专业基础,重视加强人文教育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精英型”人才。紧接着,叶为民教授为大家讲述了同济大学中法学院项目开展的具体过程以及与德方的教学合作。国际化教学环境项目建设中,同济大学完善了教务一体化系统,实现了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自由选课。在课程设计中,同济大学也不断创新,采用递进式的理念,逐步实现全英语教学。对于未来的发展,叶为民教授指出学校应要以自身特点出发,选择定位,从而逐渐形成特色,加强高校外事与人才培养扩大外籍教师的引进与来华留学生的规模。

接着,李立贵教授就同济大学的德语教学情况同在座教师分享了经验。李立贵教授表示同济大学坚持“小班化”的高质量人才培养,重视师资力量合理化。在语言教学中,“”与“”两部分是重中之重。听力部分的提升需要发音、语速及词汇积累等多方面的培养,而不是靠简单的反复听录音来解决。而在“”的部分,交际法教学则是值得推崇的教学方式。因此,跨文化背景知识的通识教育尤为重要。此外,对于大学里面临的课程名目繁多、德语教学活动少及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弱等问题,李立贵教授提出了相关的改革设想。他指出,德语教学中应引进“欧洲语言共同参照标准”,进行与欧标统一的分级水平测试以促进课程设置的标准化。同时,引进网络课程,建设中德人文社科实验区,加强后续课程开发,达成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等。

会后,叶为民教授、李立贵教授分别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教师进行了座谈与交流。(特约通讯员:汪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