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大国防 情暖子弟兵--宣城市“双拥”先进事迹纪实(上)

27.04.2015  06:51

  4月21日,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当宣城籍子弟兵、兰州军区某部士官梁望一手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女儿乐乐,一手接过宣州区人武部负责人送来的“乐乐成长基金”捐款时,眼眶不禁湿润。梁望的妻子姚亚廷产后被诊断为突发重症急性胰腺炎,因医治无效离世。救治期间和离去后,从乡邻到部队,从政府到社会,宣城市各界纷纷伸出援手,给陷入极度困境的军嫂和她的家庭以最大帮助。

  “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 ”在宣城这片曾驻有新四军军部的红色热土上,拥军优属的真情穿越时空,支持部队建设发展的故事不胜枚举,市本级连续3届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谱写了军政军民团结奋进、携手共筑强军梦的崭新篇章。

   义不容辞,解除子弟兵后顾之忧

  3月中旬以来,旌德县蔡家桥镇政府门口,常有三五村民围观公告栏,还不时传出“啧啧”的赞许声。公告栏上张贴着一张大红纸感谢信,落款人是“赵飞”,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福建某部队服役的旌德籍士兵。

  早在近两年前,赵飞的父亲因菜园地和周边树木归属问题,与邻居产生纠纷,两户人家吵得鸡飞狗跳。乡亲们前来劝和,却总解不开心结。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的赵飞,利用春节探亲之机,找到镇司法所请求调解。所长汪世友多次上门,终于使两家人重归于好。 “就为了两分地,麻烦您来这么多次,真不好意思,对调解结果我们心服口服。 ”心头大石落下后,赵飞专门寄来感谢信,给镇司法所“点赞”。

  “给子弟兵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献身国防事业,是地方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宣城市委负责人表示。在涉军维权、优抚安置、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宣城市尽心竭力解决现役军人、优抚和转业安置对象遇到的困难。福建某部宣城籍士官王亮的哥哥身患尿毒症,父亲突发脑溢血。当地及时办理大病救助,报销新农合保险以外的大部分医药费,并通过低保等制度解决王亮家庭的生活困难。姚亚廷救治期间,全市通过医保、大病救助、社会捐赠等方式,累计帮助解决医疗费近百万元。

  退役士兵就业问题事关军心稳定。宣城市积极为不符合安置政策的普通退役士兵牵线搭桥解决就业,不少规模以上企业在战士刚入伍时就签订意向性用工协议。宣酒集团公司优先录用260余名复转退军人,设立基金捐助优抚对象累计达4000余万元。

  怀着深厚的感情拥军,更通过政策规定实现“制度拥军”。近年来,宣城市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实现双拥工作6个“百分百”:退役士兵符合安置政策的四类人员百分百进事业编制单位,转业干部百分百安排到党政机关,退役士兵参加技能培训知晓率和有参训意愿退役士兵参训率均为百分百,驻军部队子女就学百分百享受优待,随军家属未就业生活补助标准全省最高、每人每月600元百分百兑现,军粮供应百分百达标。

   倾心竭力,破解部队建设发展难题

  走进驻扎宣城的73918部队营区,映入眼帘的是条刚建成1年多的沥青道路。平坦、整洁的黑色路面,出现在山沟沟中,让人略感意外。 “这是市政府为支持部队建设出资铺设的道路,使我们的交通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73918部队负责人介绍。

  如今的沥青路,原来是条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砂石路。几经翻修后,路面破损严重,给官兵训练和生活带来不便。部队曾下决心整修,因经费有限作罢。 2013年建军节期间,宣城市政府负责人到73918部队走访慰问,得知此事后,当即拍板全力支持部队铺设沥青路面。次日,市交通部门工作人员就来部队测算路面面积。经过数月奋战,7000余平方米的“拥军路”顺利竣工,官兵们笑逐颜开。

  部队所需,就是拥军所向。宣城市建立健全党政军领导与驻军部队联系制度和双拥工委成员单位与驻军部队结对共建制度,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发扬钉钉子精神,定期分头走访驻宣部队,收集需提请地方帮助解决的问题,落实到人、一抓到底,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驻宣73845部队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官兵长期饮用的井水水质较硬,给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一定要让军营通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宣城市委负责人在走访部队时现场办公,作出部署。施工人员克服山区地形复杂等不利因素,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历时50余天,铺设管网4000余米,终将自来水送进军营,让子弟兵喝上了“放心水”。

  从装备添置到营房建设,从训练需求到执勤保障,一件件真招实措、一项项暖心工程数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宣城市本级财政安排涉军经费1.45亿元,帮助部队解难题、办实事。市政府划拨土地204亩、投资7000万元建设国防动员训练基地,投资250万元对1公里战备通道进行拓宽改造,妥善解决了200多亩军用土地所有权。

   军民融合,确保战斗力、生产力同提升

  不久前,一辆满载食用油的大货车缓缓驶入驻宣武警六支队营区。支队军需股负责人赵辉礼一边核对物资数量,一边高兴地说:“自从引入地方物流后,我再也不用在上海和宣城间来回折腾了。 ”

  驻宣武警支队隶属上海总队,却常年驻守宣城地区。每当遇到大宗军需物资运输,支队几辆大卡车要在驻地与上海间来回好几趟,不仅运输成本高,而且驾驶员“连轴转”,给用车带来安全隐患。经过研究测算,六支队决定依托地方企业搞社会化物流配送,不仅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还有效规避了频繁长途用车带来的安全风险。

  驻宣武警六支队的做法,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典型事例。近年来,宣城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聚焦强军目标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施办法》,军地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共用等方面,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子,推动战斗力和生产力共同提升。

  在大型基建项目规划设计中,宣城市建立军地融合机制,充分征求驻军意见、贯彻国防和军事需求,先后完成合福高铁宣城段各隧道防空能力和泾县、旌德、绩溪站装卸载平台部队进出通道建设;依托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加强交通战备体系建设,统筹战备需求,完成战备公路建设192公里;完成人防工程近13万平方米,防空警报报知网络建设市域全覆盖;为驻宣部队引接应急信息、水文气象、110报警系统等,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市县开发园区在设计阶段就注重国防军工与民用产品相互转化的布设,重点推进汽车及零部件、民爆物品、特种化工和军民两用新材料等领域的军民结合产业发展。

  统筹红色教育基地和遗址场馆为驻宣部队服务,制定军民结合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国防知识讲座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在敬亭山麓、水阳江畔,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军民鱼水一家亲、团结如一人,朝着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目标,携手奋进。

   【短评】

  构筑军政军民团结新优势

  宣城是光荣的革命老区,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和皖南事变发生地,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新时期,宣城市军地各界携手同心,在部队建设和地方发展等方面互相支持,携手开创了军政军民团结的新局面,其经验做法,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做好双拥工作,首先要怀着真情。一位普通军嫂遭遇困境,在宣城市引发从党委、政府到社会各界的爱心热潮,正体现出国防情浓、拥军情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大力加强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不断增进军民鱼水深情,双拥工作才有源头活水,才能生机勃勃。

  做好双拥工作,要健全制度保障。宣城市实现退役士兵符合安置政策的四类人员百分百进事业编制单位、驻地部队子女就学百分百享受优待等六个“百分百”,以制度化手段解难题、办实事,将“感情拥军”和“制度拥军”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从“零敲碎打”到系统规范的转变。

  做好双拥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时期,无论是部队建设、地方发展还是群众生产生活,都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宣城市结合驻地部队需求和地方优势,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子,成效明显。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让双拥工作更加符合时代特征和满足现实需要。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 ”这是二十三年前,适逢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在榕召开,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有感而发,吟诗相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应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不断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部队建设协调发展,让双拥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皖北城际铁路网规划修改?安徽省发改委披露新进展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
淮南凤台何时“撤县设市”?安徽省民政厅回复网友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