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强化措施规范办学行为

14.03.2016  11:48

近日,太和县下发文件,采取多种措施,不断规范办学行为。

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县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在实施规范办学行为工作中,坚持以法规、制度为准绳和依据,严禁在制度执行时出现执行打折、执行随意的现象。各学校在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认真完善本校规范办学行为的措施,双措并举,协同推行,共同促进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和规范办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严格规范招生行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严格按照招生范围或划定的招生区域招生,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全覆盖,坚持学位申请制度,严格执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办法。坚决制止“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的行为,坚决制止招生过程中“打招呼”“以权谋财”的不正之风,杜绝“关系生”、“人情生”“、条子生”,切实推行“阳光招生”、“公平招生”。城区学校在招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时严格执行《太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文件,全面落实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的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各学校要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格控制班额,起始年级招生,小学不得超过46人,初中不得超过50人,严格按照班额申报学籍,禁止出现大班额现象。各学校必须按照申报的班数,开设班级,学籍申报必须实事求是,不得设置虚拟班级。

规范编班、排位管理,促进办学行为的健康有序。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编班制度,要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教师,保证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准以任何名义开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学校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排位、调位制度,各班级应按照学校制定的排位制度,安排学生座位,任何人在学期中间不得随意安排调整学生座位,确需调整的,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并上报学校研究同意,公示后,方可实施。

规范教辅资料使用,严禁违规征订,严禁乱收费。学校在征订教辅资料时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等三部委《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文件要求,坚持“一教一辅”和学生自愿购买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学生征订教辅资料;不得统一组织学生征订评议公告以外的教辅资料;不得安排学生到指定的书店购买教辅资料;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和推销任何教辅材料。学校在坚持“一教一辅”和学生自愿购买的前提下,可接受学生的代购申请,为学生做好代购服务,但不准搭车收费、从中牟利。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严禁以任何形式收取规定以外的费用。

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走读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普通高中不超过8小时。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严格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制度,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的要求。学校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办学行为及省、市有关要求和规定,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既要保证规定的学生在校学习、锻炼时间,又要按规定保证学生的休息睡眠时间。

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五、六各年级所有学科家庭作业总量每天在1小时以内;初中各年级所有学科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高中布置作业要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且总量不超过2小时。学校必须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格按照《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课程、课时安排开足、开齐课程,任何学科课时安排不足或超课时都是违规行为。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教师要严格按照课表上课,尊重教学规律,不得随意调课、让课,不得随意剥夺学生的上课权。杜绝学校内使用两套课程表,严禁弄虚作假。

严格规范考试形式及考试次数,逐步完善教育评价办法。坚决制止随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现象。学校考试命题要科学合理,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不得随意提升考试难度。学校不得随意增加考试次数,随意打乱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干扰教师的教学活动。各学校不得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教师的唯一标准;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学生的成绩排名,并凭借成绩为学生排位。要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有利于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各学校要以《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本依据,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廉洁从教意识,牢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严禁教师课堂内容课外讲、课堂疑惑课外收费辅导、校外办班补课、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办班补课等行为。高三毕业班确需补课,要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家长索要或接受贿赂及吃喝宴请。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班上课。(特约通讯员:代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