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一个年轻女孩的科技梦

29.06.2014  13:50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一届“皖新教育杯”安徽青少年科技发明大赛中,太和县第三中学九(15)班陈晨的作品“可变焦凸凹互变透镜”获特等奖,她将作为阜阳市唯一特邀代表,赴以色列参加中以两国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

本届大赛共收到全省16个地市报送的400余件作品,经过中科院院士及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终评委员会一个多月的严格考察、定评,最终确定5件作品为特等奖,15件作品为一等奖。一个15岁的女孩,如何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呢?

结缘

15岁的陈晨刚刚参加过中考,一脸的轻松和自信。她扎着马尾,看起来文文静静,充满着阳光。

在学校科技活动室,陈晨埋头捣鼓着试验器材,笔者采访时,她双手也没有停下来,十分认真细致。

前段时间,她发明的“可变焦凸凹互变透镜”,就是她在科技活动室忙活两个多月设计制作出来的。“放了学,我一个人留下来,反复做设计,做成品。”一提到发明,陈晨话多了起来,她说,自己从小就爱捣鼓电器,喜欢瞒着大人,把闹钟、电风扇等拆开,“就想看看它们内部是啥构造,怎么运行的”。

长大后,爱拆电器的小姑娘就真正与发明结了缘。七年级时,陈晨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兴趣小组,开始接触那些瓶瓶罐罐、铁皮、电焊等物件,慢慢地,她爱上了动手操作的世界。陈晨说,学校有个少年科学院,很多同学是里面的成员,她是少年科学院的院长哪。每个年级都开设相应的科技发明课程,专门培养学生的科技发明爱好。

陈晨告诉笔者,是学校给她创造了喜欢科技发明的环境,让她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探索

在该校科技馆,满脸稚气的陈晨说出了发明的动力和作品简单原理。“平时老师在上物理课的时候,会用到凸透镜,但是要改变凸透镜的焦距,要来回的换不同凸透镜,所以很麻烦,后来就想发明一个可以注水的,它可以凹凸互变,而且可以改变焦距,然后在发明过程中发现外面一层要找到一层很薄的、很透明的、要柔软的,但是又有一定的韧性的一种材料,来当作玻璃透镜的材料来代替玻璃,然后向里面注水,注的水越多,它的外粗程度越大,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就越小,那么向外抽水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凹透镜,向外抽的水越多,凹透镜的虚焦距也就会越小。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年多的实验和改进,“可变焦凸凹互变透镜”终于研究成功。”说起发明的过程和成功,陈晨一脸的轻松。“科技发明,就像一个奇幻的梦,吸引着我不断探索。科技发明创造是幸福和快乐的。

指导老师张刚告诉笔者:“其实,这个科技发明的过程很费劲。在寻找透明材料时,费了很大周折,既要透明,又要弹性、接力强度和韧性都适中,在研制过程中,试验了好多种材料,塑衬、薄膜、多次试验,查了好多资料,最后才决定使用硅胶膜。在粘接过程中,实验了各种强力粘胶……科技发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潜能

连续3年获得全国书法比赛三等奖,舞蹈通过了专业十级考试,古筝获得了全国金奖……除了发明外,陈晨的兴趣还有很多,细数这些成绩,最让她觉得自豪的是,去年暑假她代表中国登上了维也纳的舞台。

她从小就很有主见,做什么事,都不用家长操心。”提到陈晨取得的成绩,爸爸陈攀峰很是自豪,他说,相比“严爸严妈”的教育,他们更注重“放手”。 陈晨爱上了发明后,爸妈一直都很支持,“做父母的,不能抹杀孩子的兴趣,我们需要睁大眼睛,发现孩子的潜能

7月5日,陈晨就将踏上“以色列创新之旅”,参加中以两国青少年之间第一次正式的科技文化交流。“希望能和那里的同龄人互动和竞赛,以拓宽我的思路和视野。相信自己会有出色的表现,为安徽的中学生争光。”(特约通讯员:代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