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两处大运河遗产点拟建博物馆活态保护

24.06.2014  05:48

  大运河申遗成功,安徽有了第三处世界遗产。对于普通市民来说,除了享受申遗成功的喜悦,未来也有更多的机会走近千年古运河,了解它曾经的沧桑和荣耀。记者昨日从省文物局了解到,柳孜运河遗址和通济渠泗县段未来具体的保护和整治工作已经上报国家文物局立项,最快今年就有望制定具体保护利用方案。

   【保护】

   大运河“经营”不同于黄山、西递宏村

  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杨益峰介绍,关于泗县运河故道保护整治和柳孜运河遗址保护的立项目前都已经上报国家文物局等待审批,一旦获批,最快今年就可以开始制定具体保护规划及方案。

  我省目前已经有黄山和皖南古村落两处世界遗产,在世界遗产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有了成功的典型。未来如何“经营”大运河?杨益峰介绍,黄山与西递宏村目前采用的都是“管委会+旅游公司”的运营模式,而大运河与黄山和西递宏村有所不同。 “黄山在申遗成功之前就已是知名景区,而西递宏村相当一部分古民居是私有产权。柳孜运河遗址和通济渠泗县段都是国保单位,运营模式不太可能完全套用黄山与西递宏村的模式。 ”

  让遗址保护利用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谐共生,也是世界遗产保护的共识。目前通济渠泗县段两岸仍有不少居民临河而居,杨益峰介绍,在保护好遗址的前提下,未来将尽量保留大运河“活态”现状,不会改变居民的生活状态。未来如果有需要,也可能在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前提下,对运河文明进行更深入的发现。

   【展示】

   千年运河有望重现“古船”悠悠

  申遗不是目的,申遗意味着对大运河更科学系、系统的保护和利用。未来在保护好安徽大运河遗产点的基础上,我省还计划采取多种手段,让更多公众了解运河文化。

  目前柳孜遗址已经建起了钢构大棚,便于遗址的保护和公众参观。杨益峰介绍,从更好保护利用的角度出发,在两处遗产点建设遗址公园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柳孜运河遗址和通济渠泗县段目前都是国保单位,根据文物法,不能对遗址原貌进行破坏,但未来可以在遗址公园内建设展示馆、博物馆以及各种游览服务设施,帮助公众多角度的了解运河。

  “根据考古发掘,柳孜运河遗址上原有的桥很可能就是《清明上河图》中一样的虹桥,未来我们可能在博物馆里复原它的原貌。通济渠泗县段全场5.8公里,未来公众也可能乘船感受运河风貌。 ”杨益峰介绍。对大运河安徽两个遗产点的“运营”规划,杨益峰介绍,还要在国家对遗产保护的统一规划下做全局谋划,可能涉及旅游等多部门共同参与。

  记者刘媛媛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
安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文化旅游工作
(本报驻安徽记者  郜  磊)日前,文化厅
安徽召开文化市场意识形态工作研判分析会议
(驻安徽记者 郜磊)为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