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两点段获随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

23.06.2014  10:31

  昨天下午,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好消息,中国申报的“大运河”文化遗产项目正式通过审议,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的“大运河”横跨包括我省在内的8个省市,我省在淮北、泗县共有两个申遗点。

   【喜讯传来】我省再添世界文化遗产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是6月15日起在多哈开幕的。在这次会议上,一共要审议40个申遗项目,其中包括9项自然遗产申请、2项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申请,29项文化遗产申请。中国向本届大会提交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遗产申请和“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还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申请报告。在今年申报的项目中,“大运河”由于横跨8个省市,因此备受关注。 “大运河”项目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首批申遗点段共涉及27段河道和58处遗址点,我省共有淮北柳孜运河遗址、通济渠泗县段两个申遗点入这次“大运河”申遗,申遗成功则意味着,我省目前已经有三处世界遗产。

   【背后故事】现场一波三折屡遭插队

  大运河申遗经过了8年不懈努力,过程可谓艰辛。在昨天的现场审议中,“大运河”项目审议同样一波三折。原本就竞争激烈,在现场审议时,还屡遭“插队”,直到昨天15点30分,才得到好消息。

  安徽省文物局局长何长风告诉记者,在这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共有40个申遗项目,其中三个项目与中国相关,因此尽管大运河项目已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直到申遗成功的消息公布前,不少专家还是有点心里“没底”。而在现场审议过程,等待同样令人心焦。原本大运河是排在第八个接受审议的项目,21日申遗结果就有望出炉,无奈大会临时调整了审议顺序,日本、墨西哥、德国等多个项目“插队”,因此中国的大运河和丝绸之路项目被延迟到北京时间昨天下午才开始审议。好在好消息不在乎多等一些时间,昨天15点30分左右,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卡塔尔公主玛雅萨宣布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成功。

  申遗难,大运河申遗更难

  全程参与大运河申遗工作,对于大运河申遗成功,省政协副主席、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大运河申遗安徽有两个申遗点,具体来说是‘一点’、“一段”,被选入申报的柳孜运河遗址和通济渠泗县段都是大运河申遗中重要的申遗点。 ”安徽此前已经有黄山和皖南古村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李修松认为这次大运河申遗成功,意义格外不同。他认为,三处世界遗产都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利用它们发展社会经济的潜力也非常重要,每一处世界遗产类型不同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但从申报难度来说,“大运河”申遗无疑难度更大。比起相对静态的遗产,李修松介绍,中国大运河项目保护难度和繁琐程度较其他遗产申遗难度更大,申报成功的意义也格外重大。

   【相关新闻】

  中吉哈丝绸之路项目申遗成功

  据新华社电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22日批准通过“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报告。至此,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延伸阅读】

  我省已有3处世界遗产

  黄山:1990年12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第2个文化与自然双遗产。黄山文化遗产以符合世界遗产标准第2条被列入世界遗产。

  皖南古村落: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责编:张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