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房郢水库边景湾社区 数百居民盼早通自来水

17.07.2014  11:30

  省城庐阳区林店街道景湾社区,坐落在大房郢水库边。去年7月,社区居民自打的百余口水井陆续干涸,当地又不通自来水,400多名居民一度无水可用。庐阳区园林局指派洒水车送水到当地救急。 10个月过去,“补水”生活依然看不到尽头。现状何时结束?当地居民迫切想知道答案。

  【反映】百余口水井干涸 洒水车送水救急

  60岁的丁女士居住在景湾社区十五村民组。 7月15日一早,她向本报记者反映,该村民组距大房郢水库不过几里地,但数十家自打的水井已干涸快一年了。因没有铺设自来水管道,这里的居民日常用水,需等每周二和周五园林局的洒水车送水。

  上午7点半,安徽商报记者来到景湾社区,社区地处大房郢水库边缘,地势较高。记者走访十五、李小郢等11个村民组,发现百余口自打的水井已干涸,井口封上水泥盖。

  十五村民组组长葛传芝说,该村有近30口水井干涸,为多个村民组中最严重。去年7月,村民就发现水井水位一降再降,直至干涸。 8月,葛传芝将村民“吃水难”反映给社区工作人员,后者联系庐阳区园林局。当月,园林局的洒水车开进景湾社区,水库边的400多名村民开始“补水”生活。

  【现场】数百人提桶接水 协管老汉来压阵

  每周二和周五的9时,是村民们的“接水时刻”。 68岁的郑志友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忙碌的人。

  当日正值周二,8点半,合瓦路合肥市国防教育学校门口,已经聚集200余户前来取水的村民。每户村民都会提着两三个水桶,排起了数十米长队伍,协管员郑志友把自家三个大水桶放在队伍末尾,把几名插队的老汉叫到自己身后,批评道,“都像你们这样钻空子,取水队伍不都全乱了? ”

  半小时后,一辆载重7.5吨的庐阳区园林局洒水车缓缓驶来,车子停稳后,取水队伍开始前移,郑志友“噌”地一下窜上车,提着输水管,俯身对居民喊道,“一家一家来,既省时间也省水! ”

  取水队伍变得有序。郑志友把输水管注入储水桶,清澈的水很快填满水桶。一个半小时后,居民接水后离开。

  【释疑】水库边为何百井皆涸?主因地势高

  为何一个社区百余户家水井,突然集体出现此现象?

  调查发现,该村百余口水井,大致分为2类:口径较小的涵管井以及口径较大的砖砌井。据社区居民介绍,涵管井大部分深度在50~100多米,砖砌井深度有些能达到200米以上.目前,只有少数几口较深的砖砌井,还能出水。

  景湾社居委书记杨志海回应称,景湾社区地势非常高,地下水所在土层距离地表远,深度不够的水井容易枯涸。“上世纪90年代一次发大水,合肥著名的“高海拔”四牌楼都被淹没了,景湾却安然无恙。 ”杨志海说,去年夏天合肥经历了一轮干旱,雨水进入地下转为地下水量少,所以集体出现水井枯水现象。 ”

  消防栓里的水能吃吗?就是自来水

  景湾社区居民对庐阳区市政园林局送水之举心存感激。但居民心中仍有个疑问,从市政消防栓里接的水,和居民生活用水是否一样,是否适合饮用?

  对此,记者咨询了合肥供水集团,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从消防栓取出的水就是从自来水管道接过去的,居民接到家中可以放心使用。如果偶尔发现送的水较混浊,可能是因为管道整修等导致,市民家自来水也会遇到类似问题。

  提桶接水啥时是个头?拆迁需破题

  10个多月的定期送水,仍然没到头。不少井湾居民想问,这片土地什么时候能铺上自来水管道,结束尴尬现状?

  为此,作为庐阳区人大代表的杨志海曾在年初写过提案。 “有不少群众提出要求接自来水管,但接自来水管要几百万,且需政府统一规划,短时间内没法执行。 ”杨志海说,“政府部门因为要拆迁,投资自来水要考虑接了又要拆,浪费资源。 ”

  杨志海说,景湾社区属水库的一二级水源地保护区,要逐步拆迁。既然居民没水,基础设施差,生活不方便,要加快拆迁步伐。 “目前,回迁房安置地没有和居民达成一致意见,是最大的难题。 ”

  对话送水人:居民家三天才换一次水太难了

  驾驶洒水车的吴师傅每周都会到景湾社区两次,看到车窗外居民取水场景,33岁的吴师傅很感慨,“不希望再看到这种尴尬场景,三天才能换一次新鲜水,对居民们来说太难了。 ”

  “我们每周二和每周五送水之前,在合肥市第六水厂附近的消防栓内取水。 ”吴师傅说,他和同事已经坚持10个月了,连逢年过节也没间断过。 “村民人很好,今年春节居民们取完水后,还把溅在地面上的水扫干净,避免结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