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八字真经” 投身“四个全面” 蚌埠医学院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1.07.2015  13:04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要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蚌埠医学院团委于六月启动了全校范围“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今年社会实践的报名情况,经过校团委统一安排、前期筹备、团队立项、项目对接等情况。今年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组建了64支校级实践团队及百余支系级团队。各实践团队充分结合学校专业特色,陆续开展了包括支医送药、爱心支教、走访调研、扶贫济困、文化慰问、政策宣讲等主题实践活动。

支医送药下基层 城乡共联送温暖

7月12日,校团委联合第二附属医院团委赴怀远县魏庄镇开展“支医送药下基层、城乡共联送温暖”暑期“三下乡”卫生知识宣讲及义诊活动。此次医疗实践团由蚌医二附院的十一人的医护专家组及校学生会志愿者组成。

上午8时许,义诊队达到目的地,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导下,在义诊台前排队有序候诊,前来测量血压、血糖的群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各科室的医生诊疗台前,当地百姓纷纷拿出病历本、检查单,向专家进行详细咨询,医生也针对咨询者的个人情况进行各项查体,并向患有常见病的患者送上准备好的免费药品。

在此期间,校学生会的志愿者们热情的询问前来看病的乡亲们的具体要求,将他们领至相对应的义诊台前,同时向前来咨询的群众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发放了健康宣教知识手册。服务团全体成员耐心细致的服务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赞扬。

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接诊三百余人次,发放药品两百余份,发放常见疾病预防等各类健康知识宣教读物近两千份。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当地百姓送去健康与知识,也使得在校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接触社会,加强了医学生对“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真经内涵的深入理解,有利于青年人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操守意识,全身心的投入“四个全面”建设。

支教义诊进社区 服务百姓献爱心

7月13日上午,校团委与经开区举办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对接暨校地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经开区龙湖春天社区服务中心举行。会上,社区领导介绍实践基地情况、团委老师部署相关工作,在揭牌仪式、志愿者宣誓后,实践活动正式开始。来自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14名青年志愿者在龙湖春天社区开展以社区儿童支教、社区居民义诊和健康宣讲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面对踊跃报名参加活动的社区小朋友,志愿者同学们根据年龄段对小朋友进行了划分,并安排志愿者们与他们一一对接,按照课程安排在相应的功能区进行活动。

在志愿者服务站,志愿者们为不同年级的小朋友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暑期作业辅导。对于高年级小学生,其学业相对较重,志愿者们主要在其相对薄弱的科目安排了课程强化练习;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志愿者们则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知识。

志愿者在课业辅导之后,为小朋友们讲解了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教小朋友学会了七步洗手法,对夏季饮食卫生进行了科普。并根据小朋友们的兴趣爱好,进行了钢琴教程,绘画,象棋,传统手艺的辅导。在传统手工艺课上,志愿者们各展所长,手把手教会了小朋友们如何进行折叠栩栩如生的千纸鹤、百合花、小狐狸、小青蛙等等。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实践团的志愿者们根据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组织了社区测血压及常见病知识宣讲活动,活动当天,志愿者们冒着小雨早早来到社区服务中心,做好活动的各项准备。

活动还未开始,很多晨练的老人们便围拢过来,志愿者们随即投入了血压的测量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雨越下越大,小小的雨棚已经遮不住十几个队员,很多人身上已经被雨淋湿,但志愿者们的热情依然不减。同学们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向居民分发常见病的科普读本。当天活动,志愿者们服务当地居民,测量血压300余次发放各类常见病科普读物和宣传单页1000余份。

四个全面”综合实践 社区助理奉献青春

今年暑期,校团委引导广大学生将社会实践与“四个全面”社会观察相结合,组建了蚌埠医学院赴禹会区“四个全面”社区助理综合服务团,与禹会区下辖的7个社区对接并配备20名社区助理,深入城市社区开展社区服务、医疗帮扶、政策宣讲、留守儿童关爱支教等基层服务工作。

7月13日下午,校团委与禹会区喜迎门社区校地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揭牌暨学校赴禹会区“四个全面”社区助理综合服务团暑期社会实践对接仪式在喜迎门社区服务中心举行。由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20名学生骨干组建的实践团队在禹会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时间活动。

精心准备课程   结对帮扶支教

实践团队与禹会区喜迎门社区对接的实践项目是社区留守儿童支教活动。支教过程中尽管大雨滂沱,小朋友们依然按时来到教室。现场气氛其乐融融。

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为社区小朋友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暑假小课堂。不仅有课业辅导、手工艺制作、紧急应急避险课堂,还有常见医学小知识教学等等。课堂上,一张张五彩缤纷的折纸在志愿者和小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地震应急课堂中,志愿者以对“汶川地震”的回忆开场,并教导小朋友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如何避险自救;针对社区留守儿童的七步洗手法、心肺复苏等操作方法,丰富了小学生的卫生知识。

社区助理小能手 志愿服务展风采

社区助理”实践工作一直是校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实践项目,今年志愿者团队与禹会区迎淮社区、朝阳社区对接了“社区助理”综合服务项目。

志愿者在完成社区工作人员注册医保卡,整理资料,填写表格以及其他社区日常工作的基础上,还抽出时间为当地居民测量血压,普及夏季保健知识和高温天气防中暑的方法,发放医疗保健知识手册等。同学们以耐心和细致对待工作,用爱心与善心服务百姓。也正是因为志愿者优秀的表现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引起了蚌埠电视台的关注,并对学校的实践活动进行了专题采访。

传递青春阳光 奉献助残热情

7月16号上午,志愿者们来到了位于大庆社区的禹会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残障儿童爱心陪护活动。在康复中心工作人员的教授和带领下,志愿者同学们随即全情投入,帮助残疾儿童做复健,小朋友们非常努力的配合,复健的过程虽然充满了艰辛,有汗水,有泪水,但这并不能阻挡残障孩子们向往自由奔跑的心。

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为孩子们做康复治疗的同时,志愿者学到了很多知识,不仅了解到了如何与残障儿童沟通,更看到了他们内心不屈的信念和精神,并被他们的精神所深深感染。他们一出生注定就要走上比平常人更坎坷的道路,但作为一名医学生,更应该关注这一群体,慢慢走进他们的世界,用温暖和真情为伴,以知识和技能为杖,陪着他们走好努力向前的每一步,传递来自社会的善意和祝福。

情系城市留守儿童 积极开展社会调研

暑假伊始,在校团委的指导和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校学生论坛的志愿者组建的“留守儿童现状调研”实践团在解放路街道建新社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蚌埠日报采访记录了志愿者在建新社区的支教、摄影和调研活动。

实践活动过程中,志愿者深入社区,在居民当中开展“留守儿童专项调研”,向当地居民发放和指导填写专题调查问卷。并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协助下,面向社区留守儿童,以爱心支教和最美笑脸摄影的形式,将调研与服务有机结合。在对社区留守儿童开展课业辅导和第二课堂教学的同时,志愿者们用相机记录下他们最灿烂、最美丽的笑容。并冲洗出来,装裱成单张,连同鼓励孩子们写给父母的一封信,一起寄给他们的父母,传递亲子之间的温情和感动。

近年来,在校党委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协调,统筹规划,依托地方资源,蚌埠医学院创建和打造了一批校地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一些优秀的社会实践项目,每年暑假都有大批学生投身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育人效果显著,不但培养了青年大学生服务社会、提升自我的意识,而且更有利于提高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高恒 特约通讯员:吴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