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开展主题活动纪念国家公祭日
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激发广大同学维护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安徽师范大学积极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教育活动。
连日来,学校各学院、班级,以及各类学生组织、社团以主题班会、主题征文、宣传讲演、横幅签名、观看电影《南京!南京!》等多种方式举办公祭日悼念活动,以此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12月13日上午,学校师生通过电视、网络集体观看了国家公祭仪式电视直播,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77名中学生齐声诵读的《和平宣言》。师生们纷纷表示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在缅怀遇难同胞和抗日期间牺牲的英烈的同时,也要努力学习工作,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历史与社会学院教师张士昌 :举办国家公祭仪式,是让华夏儿女认清历史,勿忘国耻,在加强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牢记历史的教训。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只有把中国建设强大,才不会让悲痛的历史重演,而经济的繁荣、民族的富强,亦是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们的慰藉。
历史与社会学院教师吴翠萍 :确立国家公祭日是从宏观层面对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进行强化,通过降半旗、集体默哀等仪式性活动,将爱国的表现形式进行规范。现代社会上不乏有“爱国愤青”的存在,其激进的言行不利于主流文化的宣扬,而国家公祭日的确立有利于规避不必要的社会冲突,将“盲目爱国”引导为“理性爱国”。
文学院 2013级同学莫雪霈:今天上午看完公祭仪式,听完习总书记讲话后,我的感触特别深。我认为历史不可遗忘,黑色残忍的记忆随着安魂曲,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一场岁月苦难的积雪里,留下一道深深的鸿沟。这样践踏人类生命的暴行绝不能被重演,我们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会时刻唤醒我们的忘却和麻木,以史为鉴,青年自强,开创未来。
传媒学院2013级同学王思哲:我们13文管专业昨晚在北操场,摆放蜡烛、默哀、放飞孔明灯,以此来铭记历史。但这不是为了埋下仇恨的种子,更不是为了沉浸于过去的世界,而是为了知耻后勇!不懂得以史为镜,就没有未来!我们应始终铭记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经管学院 2012级同学杨茜:历史没有如果。日军在南京实施大屠杀到今天,已经整整77年,却依旧没有办法抹去历史在血液中的沸腾。第一个全国公祭日,听完了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讲话,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以屈辱的百年史为警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政治学院 2012级同学杨光宝:历史的车轮会带走烽火硝烟,而漫漫长河却烙下生命的印记。铭记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而奋发向前,缅怀逝者是对生命的应有尊重和对历史的慨叹。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国富民强,热爱和平,每一个青年人都应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体育学院 2013级同学胡婧:今天上午我先后观看了电影《南京!南京!》以及国家公祭仪式的直播,十分压抑和痛心。今日,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是为了告祭遇难同胞,是为了所有人一生都能铭记历史,缅怀历史的苦难,唤起对生命的敬意,是为了在痛感中砥砺前行、祈愿和平。(特约通讯员:袁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