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多措并举加强卓越教师培养

18.11.2015  10:08

近年来,淮北师范大学组建了三届卓越教师实验班,多措并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多轮的改革探索中,逐步积累经验,改进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卓越教师培养的特色化机制,带动了教师教育专业改革和其他领域卓越人才培养,产生了显著的示范效应。

重创新,突出专业。卓越教师培养采用“专业课程+卓越教师计划课程”叠加模式。该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师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时代要求,卓越班学生在参加原行政班专业课程学习和活动之外,特别设置了专业提升课程、教师类课程学习、研讨以及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考核、实践活动与考察活动。先后开设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文献选读》《中外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教育技术学理论与方法》《学校管理学》《学校德育与班主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课程。还开展了“教师礼仪”、“粉笔字”、“如何使用现代电子资源”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重协同,实践育人。卓越教师培养采取校内和校外联合培养模式。一方面,该校从各类教师教育专业中推选出百余名专业教师担任试验班学生的校内指导教师;另一方面,从淮北市一中、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淮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淮北市第一幼儿园等教学单位,聘请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和教研能力强、认真负责的30多名教师担任卓越班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为加强管理和监督,学校制定了《卓越教师实验班校内导师工作职责》和《卓越教师实验班校外导师工作职责》,并推荐了13名教师作为卓越班学院管理人员,负责联系导师、学生的日常指导工作。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学习、选课、读书及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指导工作,构建学生与学院、学校、校外导师、基础教育学校等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渠道。校外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环节的指导,指导学生了解基础教育现实及改革发展趋势,强化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

重选拔,动态考核。卓越班学生来源于该校16个教师教育类专业,通过选拨,由2011级58名、2012级50名和2013级50名具有坚定教育职业理想的优秀学生组成。在卓越教师计划实施过程中,实行“自愿选择、适时分流、适量淘汰”的管理机制,加强动态考核。譬如:根据《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规定,对达不到考核标准的,予以退出,并及时吸收优秀生源补充;设立学年奖学金,制定《卓越教师实验班综合考评评定细则(试行)》,对在学年内成绩优异的学生实施奖励;制定《卓越教师实验班管理细则》,对出勤、作业、导师指导、教育实习和班级管理岗位轮换等方面提出详细要求和规定。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估、建立退出补充机制等方法,有效保障了卓越实验班学生适教乐教,人才培养质量始终稳定在较高水平。

重内涵,涵养气质。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在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和提升教师技能的同时,注重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涵养未来教育家气质。在卓越班第一学期学习中,该校教学督导组专家为实验班学生量身定制人文社科类推荐阅读书目。卓越实验班分学期分阶段以撰写读书笔记,开展读书讲座和读书会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读书心得和体会,学习效果显著。

教师技能训练竞赛常态化。针对学生粉笔字普遍水平不高、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学校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块小黑板,请书法教师举办“如何写好粉笔字”等专题讲座,每学期开设粉笔字、毛笔字和钢笔字等相关训练课程,组织“微课堂”活动,对学生教师技能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同时积极组织各类赛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学习。还通过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优秀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激励大家找差补短,步步提升。

建立多样化交流学习平台。开设“淮北师范大学卓越教师网”,增添网络学习资源,展示实验班学生风采。通过现代化交流平台的使用,更让学生认识到卓越教师应具备的现代性素养的重要性。同时,利用现代通讯系统,创建了以导师、学生及管理人员为主体的飞信群和QQ群,实现信息传递快捷,方便师生交流与沟通。创办学术报纸《君山论坛》。以《君山论坛》为主要媒介,负责班级活动的对内、外宣传,扩大班级及其各部门活动的号召力、影响力,使《君山报》成为卓越教师实验班的卓越报。

在该校的高度关注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成效明显。该校师范生在“东芝杯·全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创下安徽省属高校最好水平;在“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各级各类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中表现优异,屡获殊荣。在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建设中,获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师教育特色专业等成果20余项。(施学云 特约通讯员:郎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