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之乡”的七年蜕变路

29.05.2015  12:11

   发达的小镇塑料包装业

  以“桐城派”而闻名的桐城市,还有另外两个称号——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和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

  2014年,桐城市的各类包装印刷企业已经达到16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7万多人,全行业工业产值185亿元。而在桐城,新渡镇和双港镇则是“基地中的基地”。从桐城市前往新渡镇的206国道上,路两旁可以看到不少经营塑料包装生意的门面。

  年近50的老章就在国道旁经营着一间不大的加工厂。看到记者前来,老章第一句话就是:“我加工的可是厚塑料袋,都有两丝半。”按照国家的“限塑令”,塑料袋的厚度需要达到0.025毫米,也就是老章口中的“两丝半”。老章所从事的是整个塑料袋生产环节中最末端的部分,他从上游厂家接到已经完成吹塑的塑料膜,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印刷,然后切膜封边,制作成塑料袋成品交货。

  新渡镇形形色色的大小工厂,有的进行一条龙的生产销售,有的则只负责其中某一环节。他们之间相互分工协作,便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塑料包装产业链。

   “夫妻作坊”大量减少

  7年前,记者曾经造访过新渡镇。当年镇上随处可见依靠制作低成本的薄塑料袋,或是使用回收塑料粒子进行加工来换得微薄利润的“夫妻作坊”。

  “现在镇里还有人加工很薄的袋子么?”记者向老章打听。“卖那种袋子赚不到什么钱,现在做的人少了。”的确,记者沿着镇里一路找过去,不少小加工厂都是制作异形袋、平口袋等,制作日常购物袋的倒真不多,这和7年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经过寻找,记者找到了一家正在加工塑料袋的小作坊。作坊的女主人正在用热合机给又大又厚的平口袋进行手工封边,她告诉记者,自己家加工塑料袋有十多年了,“屋里正在印刷小超市用的袋子,你如果要买的话,包工包料也可以。小店用一般不需要两丝半,你想做多厚都行。”

  “那种超薄的塑料袋利润空间非常小,很多小作坊加工也就是赚5%的加工费。”桐城市经信委总经济师程东升对于塑料里的“乾坤”了如指掌,他认为受到“限塑令”最直接影响的,就是那些超薄塑料袋加工厂。

   “限塑令”加速产业升级

  “我们做的不是购物袋,这么大的异形袋都是套家电用的。”新渡三友塑料包装厂的洪老板从事塑料袋生意十几年了,最近她在店招下面又新增了一条招工信息,“我们现在做的是异形袋,裁袋子、封口都要人手工做,现在七个人一天也就能做几百条袋子,订单大的话人手不够就需要招人。”

  洪老板的小厂只是一个缩影。越来越多曾经从事超薄塑料袋生产的新渡居民,在受到“限塑令”的影响后,转而加入到更高端、更细分的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环节中。

  而规模较大的企业,虽然原本的产品并不直接受到“限塑令”的影响,但也在积极寻找新的机遇,开发新的市场。“现在镇里的塑料包装企业都比较细分,垃圾袋、平口袋、异形袋、封口袋、复合袋,产品非常多样化。”新渡镇经济发展办主任刘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