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敢于担当的政治情怀

16.10.2015  15:5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表明敢于担当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一般要求,而且是衡量党员干部人品官德的重要标尺,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备的政治素质。

敢于担当是一种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不畏强暴、不惧艰险、敢于抗争、拼搏奋进,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置生死于度外的民族大义和民族气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作为自己的目标,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双重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无数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不惧艰险、英勇战斗、顽强拼搏、创新奋进,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无愧于民族和历史的辉煌,使我们这个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不畏强暴、不惧艰险、敢于抗争、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置生命于度外的民族大义,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的担当、对历史的担当。敢于担当,体现的是民族大义和民族气节,是人生价值追求的最高境界。

敢于担当是一种事不避难、敢于担责,直面矛盾、迎难而上的高贵品质。事不避难、敢于担责,直面矛盾、迎难而上,是共产党人人格魅力的闪光点,是党员干部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同时也是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党性原则的重要体现。事不避难、敢于担责,直面矛盾、迎难而上,是指我们的党员干部在面对矛盾问题时,不回避、不躲闪、不畏惧、不退让,敢于向矛盾问题开刀,敢于向艰难险阻挑战,不为人情关系束缚手脚,不为一己私利胆大妄为;在面对失误、失策乃至失败时,不推卸责任、不诿过他人、不找客观原因、不求组织谅解,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积极寻求对策,竭力把损失降到最低。事不避难,敢于担当,是一种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高尚情怀,体现的是共产党人披肝沥胆、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

敢于担当是一种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无私无畏、刚直不阿的坚强党性。人类历史曾以足够的事实一再证明:真理,是人类精神家园的财富,是社会存在的支柱,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坚持真理,就是探寻规律,实事求是,摸实情,讲真话,不虚伪、不浮躁、不懈怠、不折腾、不畏惧、不屈服,誓与虚假、谬论、奸邪作斗争。坚持真理,就是对民族的担当、对历史的担当。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坚持真理的义务,都有为真理而斗争的责任,这是党性的要求和对事业的担当。坚持真理,就能实事求是、自我解剖、严以律己,就能顾全大局、胸怀宽广、不计得失,就能区分真伪、抵制邪恶、秉持公道,在大是大非面前就能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邪恶面前就能挺身而出、捍卫正义。一个共产党员,如能以真理去不断战胜错误,就会一身正气,无往而不胜;整个政党,如能以真理去不断战胜虚假、谬论、奸邪,就会事业兴盛、国泰民安。敢于担当是一种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探索创新、奋发有为的政治自觉。

敢于担当,揭示的是我们的党员干部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政治自觉和牺牲精神,体现的是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探索创新、奋发有为的进取心。这是一种敢领风气之先、勇立潮流之前的时代精神。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是对平庸的否定,是对畏首畏尾、坐而论道、装腔作势的拒绝,是对旧观念、旧体制、旧事物的突破,是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纳。敢于担当,就是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时不我待,既敢于向关起门来“想点子”“出思路”“绘蓝图”的坐而论道之风叫板,敢于向贪腐之风、不作为之弊说不,又敢于冲破“唯上论”“人情论”“条件论”“程序论”“是非论”的束缚,始终用科学的理念、创新的思维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敢想敢干与实干巧干有机结合起来,并以一流的成绩充当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