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促进埇桥区教育系统教育管理现代化

27.02.2016  13:06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埇桥区教育局全面落实《埇桥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3年)》,以中小学网络全覆盖为基础,以师生应用能力提升为核心,以推动教育资源应用和管理现代化为支撑,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区教育局经过四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全区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基本实现“人人通”,形成校校畅通、人人享有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管理环境;建立了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推进了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网上教研、网上自主学习以及在线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政务校务日常工作中得到普及应用,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截止到2016年2月宽带网络到校接入率100%;校园网建有率100%;班级配备多媒体2380套(另有335套多媒体采购完毕,正在安装);教师用计算机5672台,师机比1.96比1,学生用计算机13878台,义务教育阶段生机比达到12比1。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10500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水平逐渐提高,对于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教育信息化对于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图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图为:埇桥区杨庄小学利用互联网学习绘画

统筹规划,充分共享,落实教育信息化激励机制。埇桥区政府充分发挥政策引导、组织协调、资金统筹和法律保障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协同推进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了信息化发展的效率、效果和效益。2014年以来,用于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资金3100多万元。埇桥区各校建立了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保障和激励机制,制定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督查指标,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和项目绩效纳入到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考核。区教育局每学期开学工作检查都把多媒体使用、计算机室管理、网络空间开通使用纳入检查范围,作为对学校和校长考评的依据;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优质教育资源使用情况作为新任教师上岗、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的晋级和晋升、考核奖励等方面的重要条件;将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列入考核内容,同时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图为:教师网上备课培训

图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观摩活动

提高多媒体使用率,用好资源平台,助推信息化发展。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早在2014年10月,区教育局就根据省、市有关文件和通知要求,下发专门文件,对教师和学生个人空间注册工作,提出明确目标、步骤要求与具体时间安排。埇桥区各校充分发挥“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同时,加快推进校园网络建设与升级改造,逐步实现校园内网络覆盖所有教室、办公室等教学场所。实现 “班班通”的学校,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校主动探索创新适宜的应用模式和方法,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评价值。另外,宿州市第一小学、永安中心校、夹沟中心校等积极推行电子备课改革,力促把备课与资源应用平台有效结合起来。截止到2015年11月中旬,埇桥区各校的教师、学生个人空间开通率均符合省、市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要求,目前,教师个人空间开通率达99.11%,学生个人空间开通率达86.11%。为引导广大学校和教师真用、用好资源平台,区教育局结合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依托资源应用平台先后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宿州市优秀教师工作室”及“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评选等活动。其中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埇桥区教师共晒课219节,经认真评选共评出区级优课43节,并推荐参加市、省、部优课评选,有32节获得了市级优课,18节获得了省级优课。在“市优秀教师工作室”及“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评选中,有40个教师工作室,12篇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推荐参加市级的评选。(特约通讯员:高继周)

图为:学生利用互联网下载资料

图为:教师利用“班班通”进行教学比赛